回主页
皮皮阅读 · 叙事散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叙事散文 >

《写春联》原文·马千里

发布时间:2022-11-27 11:35:43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再过7天就是猴年春节,我老家有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的习俗,就像每年过年燃鞭炮、杀年猪、祭灶神、除夕守夜一样,是传统节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故过年写春联也仿佛是我青少年时代必做的一门功课,年年如此,一直到我进城工作离开农村为止。现在回忆起来,感觉非常美好,甚至有几分的骄傲和留恋......

在孩提时期,也就是上世纪60、70年代初,我们村有文化的人少,大部分成年人为文盲,就有一个名叫李风义的农民,上到初中毕业,在当地三里五村,是唯一一个文化水平高的人,参加工作后因犯错误才回到老家种地。他能写会算,尤其是毛笔字写得好,每到过年,他家最热闹,差不多全村人都叫他写春联,从腊月十几就开始,一直写到大年三十,成为过年村里最忙最受尊敬的人。

我老家把春联土话叫成“门对子”,分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门对子”就是贴在两门板上方门神的位置和两边门框上的讲究工整对仗的对偶句,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广义的“门对子”除贴在门板、门框上的外,还包括有一般与其对联意义相匹配的为四字门楣如“幸福人家”、祝福词语如“出门见喜”“满院春光”“福禄寿祥”及神、祖牌位等祭祀用语,而且十分讲究,不能错写一字一句,否则就会一年晦气,不走好运。同时,写春联要事先准备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要有单独的房间和桌凳,要有农家历书,书中编写了因人因事因物不同而对应的对联和门楣,以备书写时挑选。书写时要屏住呼吸,以无比虔诚的神态,胸有成竹,全神贯注,一挥而就,一气哈成。然后摊开晾干,待墨汁不再粘纸张,这家的“门对子”才算大功告成。

我开始上小学时就很爱读书学习,每当过年写春联时,我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回家也模仿学写自家的“门对子”。爱跑到前排邻居李风义家,用心观摩他是怎样给人家写的,有些对联的意思我懵懵懂懂,搞不很明白,可就知道它的内容是代表喜庆祝福,读了后让人感到高兴、喜悦。那时,我非常羡慕他写得既快又好,动作非常熟练,尤其是那“门对子”的内容,他不看农家历书,就能把上百副写得不重样,提笔疾书,如行云流水,字体美观大方,展示出他行草书法深厚的艺术功底。往往一看就是半天,忘记了母亲安排我要干的家务活,直到她怒不可遏连连高喊叫骂,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我从小学二年级老师就教写毛笔字了,每天大仿写12个字,小楷字写一篇,尽管写得歪歪扭扭,还是坚持练习。到了三、四年级,毛笔字练得有模样了,父亲这位老牌高小毕业生春节再写春联时就让贤了,刻意培养我大胆地写,只要写不错字和格式就行,我记忆中那时只十来岁。正是父亲的有意培养,我才毛笔字越练越好,到五年级时,就开始帮邻居文盲铁良叔家写春联,他不嫌我写的字体孬,这一写就是十年,从没换过人。后来,还有四、五家人家每年也让我写,这逐渐减轻了李风义年年春节前书写春联的负担,也逐渐地锻炼了我,提高了我的毛笔书法水平,同时又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社会知识。每当别人夸奖我写得好时,我心里就像喝了蜂蜜那样甜,感到美滋滋的。

当然,写春联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特别是对于我这位少年儿童来说,对我既是锻炼又是极大的考验,不同于平时写大仿作业,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要想写好春联,必须过好三关。首先是心理准备关。俗话说:“眼高手低”看着简单的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写不好人家会小看你,笑话你,说你写不好还逞能,鄙视你。所以,心理素质要好,要调整好心态,大胆心细、敢写敢干、平心静气有信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坚信“我行”。其次是物资准备关。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笔墨纸砚、桌凳农家历和割纸刀等样样要准备齐全,再把桌子搬到堂屋放平,板凳高低调整适当;然后是研墨,挑选农家历中的要使用的对联,扯好红纸,计划周密。开始头几年要先用砚台磨墨锭,把墨汁调匀,后来就事先买几瓶墨汁省事,这就叫不打无准备之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后一关就是写春联。正式书写时像平时写大仿作业一样,身子坐稳挺直,含胸收背,平心静气,抛开一切杂念,进入无我状态,按照事先默念的对联字词,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楷书字体,用墨匀,手不抖,心不跳,目不斜视。这样,写出的春联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让内行人赞不绝口,尽管楷书还显得幼稚,但是出自一位小学生的手,大人们还是给予欣赏、鼓励、鞭策。像一个瞎字不识的铁良叔,每当拿到我给他写好的春联,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总是夸奖说,比前院李风义写的好,你写的认真,字好认;他写的潦草,不好认,俺没文化,可俺家恁婶子上过小学认字啊,俺以后年年让你写。在一边看的父亲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就更激励我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以后,俺家和几家邻居家写春联的事就承包给我了,他们只负责买自家需用的红纸,其它都由我负责,父亲提前帮我买回墨汁、毛笔和纸张,每年都义务为乡邻写,确实锻炼了我,我也很有成就感。

因为我开始学写春联时已是“|文革”时期,其内容也带有时代的很浓色彩,以毛主席诗词中的对仗句居多。如“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门楣有“斗私批修”、“防修反修”、“莺歌燕舞”等。也有描写农时和自然景象的:如“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青荷带雨湿晓雾,虫鸣新夏啭东风”;“杏青梅黄绿满川,江南烟雨子规啼”。门楣有“凯歌高奏”、“幸福家庭”等。还有描写时序更迭和祝福的: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等。过年图的是欢乐喜庆,图的是祝福祥和,因此,连粮囤磨房猪舍牛棚都贴满红纸,书写的单字祝福词,如“粮丰仓满,畜禽兴旺”等。这些春联的含义我似懂非懂,可是我总爱囫囵吞枣,依样学样,反复吟读,其乐无穷。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符,古代就是旧门神,现在指门画或春联。 写好的春联一定要在大年三十的上午才能张贴,这是我家乡的规矩,不是随便乱贴。贴春联也叫贴“门对子”或“门神”,“文革”中“破四旧”把门神都换成了门画或春联。大年三十,一家人即使是远在天涯海角,也要赶在这一天上午到家,不然的话,全家人都等着他,为的是吃团圆饭,贴了春联就表明把他隔到年外了。还有的认干儿子干女儿的,小时候来干爸干妈家过年,也一定先到这家才能贴春联,这样叫“掐门槛”,对于小孩来说,到这家过年目的是不生灾害病,健健康康地生长;对于这家大人来说,添丁加口,人丁兴旺福满门,来年好运乐全家。当然,这都是希冀的一种美好愿望,带有迷信的色彩。不过,家乡人代代相传,一直在坚守着一方的年俗,亘古未变,所变的是:“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一转眼, 改革开放已30多年,祖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随着贫穷渐行渐远,富足生活飘然而至,过年的年味也在逐渐淡化。就拿春联来说,一到年关,集市上,商店里,到处都是文化专业户在经营制作精美的春联年画,字体是规范美观的印刷品,人们手中“不差钱”,图省事省时,过年绝大部分人家都是张贴购买的门画,看似美观,其实,缺少的正是手工书写春联的那份喜不胜收的愉快心情和热闹景象。过去只花几毛钱写春联,现在要花十几元、几十元钱买春联,虽说“写”与“买”仅一字之差,但意义与趣味在我看来,差之甚远。写春联代表的是传统农耕文化,是物质匮乏生活贫困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而买春联代表的是现代文明,体现的是信息时代“快餐式”细分市场文化,图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反映了物质丰富经济富足。人们比过去腰包鼓了,文化人多了,但手懒了,要传承春节的节庆文化,就依赖细分市场的书法家和文化专业户,连写春联制年画都成为了专业分工,一个模子印出来,和手写春联相比,不正差在精气神上吗?!

其实,离开农村这30多年,连我这位从小就爱写春联的写手也从此没再写过,英雄似无用武之地,每年过年同样是到集市商场购买,或者是企事业部门年关特制赠送给的,在城市手工写春联似乎是太抠门,连那几块钱都不舍得花,贴出来怕人家笑话。现在仔细想想,其实有这种顾虑是多余的,主要是手懒,平时也几乎不写毛笔字,再写怕字写得孬,贴出去怕丢面子才是真!今年的春节马上即到,本来打算自家的春联自己写,重找当年的感觉,谁知儿子又打招呼提早从房地产企业拿到了十多份猴年春联,为了节约,看来我只好作罢了。不过,从现在开始,抽空还是要再练练毛笔字的,好为下次写春联打基础。

春节是千百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此,国家最近十几年顺应民意,专门放长假进行欢度。我相信,只要这一节日不取消,贴春联的年俗就不会轻易取消,那么,手写春联也就不会绝迹,将会长期地传承下去,只是机会越来越少,那就只好主动创造机会了。不管怎样,过去写春联的光辉历史,将永远留存在脑海美好的记忆里,铭刻在心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杂文随笔 ·小品文精选 ·名家散文随笔 ·哲理散文 ·林清玄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