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抒情散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抒情散文 >

《一杯浓浓的香茶》原文·李茂荣

发布时间:2022-11-28 10:30:02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南行的客机穿云破雾,轻快地掠过华南大地,位于珠江出海口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清晰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隔着弦窗望去,澳门、氹仔、路环岛犹如几块硕大的绿宝石,镶嵌在南海万顷碧波之上。连接岛间的澳氹、友谊大桥,仿佛从碧空飘落的彩带,妖娆多姿;屹立在路环翠峰之巅的汉白玉妈祖雕像,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圣洁、安详。

久违了,澳门!两年多分别,您出落得更加娇美亮丽了!

再次故地重游,是应澳门茶文化界,澳门文化广场盛情邀请和精心安排,内地与濠江两地茶人共同举办的茶文化交流。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祖国大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中华茶文化——这朵中华文化百花苑中的奇葩,刚刚含苞待放,便吸引了海内外茶人和众多的文化使者。他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蜜蜂和彩蝶,远涉千山万水,来到茶的故乡,来到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尽情地吮吸中华茶文化的丰富营养。习茶,品茶,成了他们共读中华文明的必修课程。——来自濠江之畔的澳门茶人就是他们中间最活跃的一支。

近年来,澳门茶人相继成立了以弘扬中华茶文化为神圣使命的“澳门中华茶道会”、“澳门茶艺协会”和澳门“茶之友”联谊会。云南西双版纳原始茶林和六大茶山,有他们洒下的辛勤汗水;“茶圣”陆羽第二故乡浙江湖州,有他们缅怀先贤留下的虔诚足迹;福建武夷山玉女峰下的清溪旁,有他们喜品“大红袍”珍茗抖落的欢快笑声;新世纪中华茶具组合艺术大奖赛中,有他们独具匠心设计的“澳门之夜”一举捧杯的激情场面。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澳门著名老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年逾八旬的澳门“茶之友”联谊会创始会长林志宏先生旅欧期间,觅得一套精美的茶具,不远万里带回澳门,继而专程飞赴杭州,敬献给中国茶叶博物馆。如今,这套精美茶具已成为这座茶文化殿堂的珍藏。

2002年10月20日,澳门文化广场门口花团锦簇,人头攒动,为期六天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周”在此隆重揭幕。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立法会,民政总署官员放下繁忙公务,亲临剪彩;社会贤达和文化艺术部门敬送花篮;远在香港、广州和韩国的茶文化界负责人、专家、学者也赶赴文化广场祝贺。展览大厅四壁陈列的有来自“茶圣”陆羽第二故乡——浙江湖州茶文化艺术家寇丹先生、澳门“茶之友”著名书法家蔡传兴先生和本人的茶文化书画、篆刻作品。新颖的创作主题,奇妙的艺术构思和高雅的艺术手法,引起了与会嘉宾、茶友的强烈兴趣。展厅内外茶香袅袅,笑语声声,宾主许多都是第一次见面,却都像故友重逢,话题只有一个:“茶”。谈茶、品茶、颂茶——天下茶人是一家,此时此刻得到充分的体现。

“茶文化周”期间,《澳门日报》、《华侨报》差不多天天发布交流活动信息,翻开报纸,仿佛可以闻到阵阵扑面而来的茶香。

活动周的另一个主题是“茶文化知识讲座”,由寇丹先生、我本人、澳门“茶之友”会长林志宏先生分别主讲“陆羽与茶”、“中国茶文化史寻踪”、“澳门茶文化的今天与明天”。讲座尚未开场,大厅里已座无虚席,澳门文化广场陈雨润总经理感慨地说:“本地居民喜好个性休闲,不久前,这里举办了一个讲座,场内只有六位听众。茶文化讲座场场爆满,真的没有想到,澳门人对茶的感情太深了!”

活动周里,内地高级茶艺师袁勤迹小姐和澳门“茶之友”茶艺师刘心灵小姐、林正芝女士联袂表演的中华禅宗茶艺,菊花茶艺令全场观众叹为观止,袁小姐最后献上的古筝弹奏《渔舟唱晚》,余音绕梁,再一次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交流闲暇,在濠江茶友的陪同下,踏迹路环岛黑沙滩,品茗氹仔春雨坊,小憩荔枝湾大榕树下,那悠悠的琴声,淡淡的茶香,会情不自禁地把思绪拉回到烟雨江南。如果不是隐隐传来的海涛和略带咸味的海风,我真怀疑此时此刻就置身于西子湖畔“柳浪闻莺”的茶座里。

期间,适逢林志宏先生心爱的小女——美国爱乐乐团作曲家、指挥家林品晶小姐主持的第十六届澳门国际音乐节首演,坐在米黄色的圣母玫瑰堂音乐大厅里,我们手捧香茗,凝神倾听高雅的旋律,欣赏林小姐精湛娴熟的指挥艺术,实在是人生难得的精神享受。

说起澳门茶人,林志宏先生可谓劳苦功高,近二十多年来,林老足迹踏遍祖国内地茶乡,积极参与内地与港、澳、台地区茶事,赴欧、美、大洋洲传播中华茶文化,也是本次交流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被澳门茶界尊奉“澳门茶艺之父”,应属情理之中。然而,林老先生连称“不敢当”——他以为澳门当代茶艺开拓者,当推唐志坚先生,这位在澳门政界身兼要职的社会活动家,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模范中学)校长,祖籍潮州,对岭南工夫茶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贡献。果然,当我们到学校回拜时,唐校长谈到工夫茶艺和紫砂茶具,如数家珍,令我辈钦敬不已。

林志宏先生对紫砂茶具同样情有独钟,交流活动周里,我们下榻处是林老位于妈祖阁庙附近一套休闲公寓,三室一厅,四壁精致的博物架上,陈列着数百件形态各异的紫砂茶具。林老将此居命名为“聚紫轩”。其实,这里仅是他收藏的一部分,林老常居所海滨金辉大厦寓楼内,还收藏着几百件紫砂精品,林老为收藏这批紫玉金砂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因此与江苏宜兴的紫砂工艺大师结下了深深的情谊。但林老对紫砂艺术的收藏心态平和,并不刻意追求。一次,紫砂大师蒋蓉女士要将一件得意之作敬赠林老,林老偏偏不受,他说:“蒋大师的厚意,我心领了,但礼太重了,不敢当。我收藏的宗旨是随缘随心,乐在求知,决不苟求而从中获利,八十老翁,子女都长大成人了,没有什么奢求,闲来喝杯茶,玩玩壶,心满意足矣!”一代茶人恬淡高风,溢于言表。

林老先生和“茶之友”是一批有着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有识之士,茶文化交流期间,他们通过媒体呼吁:澳门是一座国际旅游名城,有许多博物馆供人参观。专业类的就有海事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赛车博物馆等等,博彩业更是世人皆知。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澳门又是中国茶叶出口最早转运地。澳门位于珠江出海口,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应不失时机建立一座茶博物馆,利用旅游名城优势,大力弘扬中华茶文化。

林志宏先生和“茶之友”的呼吁,在澳门茶艺协会得到引证,当我们拜访协会永远会长曾志挥先生,这位做了近半个世纪茶叶贸易的老茶人,书橱顶上一字型陈列了十多艘欧式风帆海船,曾会长说:“四百多年前,中国的茶叶就是通过这些海船扬帆起航,远销欧美大陆的。”

作为茶博物馆,茶具自然是其中重要馆藏部分。林老先生说:“茶具是历史,是文化,是艺术,要大力收集,充分反映澳门地区特色。”林老表示:一旦博物馆落成,馆藏需要,自己大半辈子收藏的千余件紫砂壶和古茶具,可以毫无保留地献出来,也算是物归其所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澳门茶人的呼声,得到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的高度重视。随即做出决定,在澳门建一座茶博物馆,馆址选在独具东方古典园林情趣的卢廉若公园内。已于去年九月开标,目前正在紧张的施工中,预计年底前后即可建成开馆迎客。

纵观全球,茶博物馆寥若晨星,杭州有座中国茶叶博物馆,台湾省台北县和福建省漳浦县各有一座地方茶博物馆,日本静冈县金谷町有座“茶之乡博物馆”。仅此而已,寸土寸金的澳门居然出此大手笔,怎不令海内外茶人刮目相看!

去年金秋时节,第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在珠江之滨的国际会展中心如期拉开序幕,澳门茶界和笔者所在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同仁都在被邀请之列。会前,林志宏先生和我相约,届时在会展中心广场聚首,谁知那天笔者公务缠身,竟不能践约,心中感到无限内疚与失落。两天后,在去粤北英德茶区的路上,忽接澳门茶友郑树茂先生电话泣告:林老先生因赴茶文化节期间,旅途社交劳累,回澳门后,顿感不适,抢救无效,猝然仙逝。我当时呆住了,抱憾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事后,澳门“茶之友”告知:为林老送行的告别仪式,隆重而简朴,悼念大厅整齐安放着澳门各界和茶友们敬送的花圈,茶友们为林老送行的是林老生前爱喝的一杯杯香茗,氤氲中茶香弥漫了整个大厅,人们仿佛无形之中接受了一次茶的洗礼。

与澳门茶人接触多了,对他们的了解更深了一层,如果说澳门茶艺协会掌门人曾志挥先生苦心经营茶叶贸易,意在振兴澳门经济;以罗庆江先生为旗手的澳门中华茶道会,其原动力是为弘扬中华茶文化添砖加瓦;那么,以林志宏先生为代表的“茶之友”同道们,一言一行,则实实在在为提高澳门民众对“茶为国饮”的认识,进而全面提升中华茶文化在澳门和五大洲旅游观光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他们来自澳门社会各界,身份、地位不高,不妨碍他们对茶文化的一往情深。他们犹如一片片茶叶,在澳门这只硕大的茶杯中冲泡,以自身特有的色、香、味、形和丰富的营养,使这个世界多姿多彩,给世人以美好的享受与隽永悠长的回味。

再过几个月,一座有着南国情调的澳门茶博物馆将以崭新的英姿亮相于风景如画的卢廉若公园,澳门茶人萦绕心头的夙愿将成为现实。

澳门,我为您深深的祝福。

澳门,永远充满着时代的活力。

澳门,就是一杯浓浓的香茶。

(中国作家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杂文随笔 ·小品文精选 ·名家散文随笔 ·哲理散文 ·林清玄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