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一陰一之兰亭,修禊事也。一群一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一内一,或因寄所托,放一浪一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点评】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一陰一(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一内一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一内一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一性一。
《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禊(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文章描绘了聚会的欢快,也反映出对于人生无常所表现出的消极情绪,文章清新自然,虽多用骈句却并不拘谨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