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六计》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此计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庞统被蜀将张任射杀,孔明闻听十分震惊,便亲自统兵前往四川。孔明派张飞先行。张飞所到之处,蜀兵望风归顺。张飞到达雒城后,见到了刘备。刘备、张飞几次与雒城守将张任一交一锋,各有胜败,但雒城依旧在张任手中。
正在这时,孔明率人马来到雒城,询问了雒城的情况。降将吴懿说:“守将张任,是蜀郡人,很有胆略,不可轻敌。”孔明决定先捉张任,然后攻取雒城。
在雒城东有一座桥叫“金雁桥”。孔明骑马到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对黄忠、魏延说:“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丛,可以埋伏。魏延带领1000槍手伏一在左面,单戮马上的敌兵;黄忠率1000刀手伏一在右边,单砍敌兵的坐骑。杀散了敌军,张任必定从东面小路逃走。张飞率1000人马,埋伏一在这条路边,擒捉张任。”接着,又令赵云埋伏一在金雁桥北:“等我诱引张任过桥后,你就把桥拆断,然后列兵在桥北,使张任不敢往北走,一逼一他向南撤退,进我们的埋伏圈。”调兵遣将完毕后,孔明亲自去诱敌。
张任得知孔明前来攻城,忙教张翼等人守城,自己与卓膺分别率领前队和后队,出城退敌。孔明带着一支不整不齐的队伍,过金雁桥与张任对阵。孔明乘坐四轮车,头戴纶巾,手摇羽扇。两边有100多骑兵簇拥着,远远地指着张任说:“曹一操一仗着百万军队,听到我的名声,吓得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敢不投降?”
张任见孔明军伍不齐整,在马上冷笑道:“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是有名无实。”说完,把槍一摆,率军一齐杀过来。孔明丢一了四轮车,上马向桥后退走。张任从背后追赶过来,一直追过金雁桥。正在这时,只听一阵大喝,刘备从左边,严颜从右边,一齐冲杀过来。张任知道自己中计,急忙回军,却见金雁桥已被拆断。正想朝北退却,只见赵云率军隔岸摆开,于是不敢北去,直往南绕河逃走。
走了不到几里,到了芦苇丛杂的地方。魏延一军从芦苇丛中忽然出现,用长槍乱戳;黄忠一军伏一在芦苇里,用长刀只剁马蹄。张任的骑军纷纷摔倒被俘。步兵见势不好,哪敢再来?张任只带着几十个骑兵往山路而退,正撞着等候在那里的张飞。张任正想夺路而逃,张飞大喊,一声,众军齐上,把张任活捉了。部将卓膺见张任中计,也早就投降了赵云。
张飞押着张任,来到刘备的帐中。孔明也在刘备身旁坐着。刘备对张任说:“蜀中的各位将领,纷纷望风而降,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张任怒目而视,叫喊说:“忠臣怎能事从两个主人呢?”刘备说:“你不识时务啊!投降即可避免一死。”张任说:“今日就是投降了,日后也会变节的。你快把我杀了吧!”刘备不忍杀他,张任破口大骂。孔明令人斩杀张任,保全他的名节。刘备感叹不已,让人收敛张任的一尸一首,葬在金雁桥旁,以表彰他的忠诚。
[评析]
设伏是军事上的一个常用的计谋。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伏击敌人的战例。设伏实际上是挖一个陷阱等着敌人来跳。孔明此计先是在熟悉地形的基础上,再以他本人聪慧的头脑,准确无误的算计,以及对兵法的熟谙,果断地采用了诱敌深入,切断退路,然后布置伏兵,请君入瓮的绝妙计策。
十面埋伏之例说——刘伯承的口袋阵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指挥一二九师在山西昔一陽一以南的伏击战斗中,充分运用了明虚暗实之计。1937年11月2日,日军一O九师一团一经北界都、黄崖底向昔一陽一进犯,刘伯承指挥部队日夜兼程,迅速向昔一陽一方向调动兵力,在地势险要的黄崖底布置口袋,七七一一团一设伏于正面山头,七七二一团一设伏左侧山头,徐向前副师长率七六九一团一从右侧堵塞。日军进至黄崖底后,对西侧高山林立的险要地形存有很大戒心,进村前,调集了大炮和机关槍实施火力侦察。八路军不还 一槍,以虚形示敌。日军以为没有伏兵,便洋洋得意地向黄崖底前进。当日军进至黄崖底河谷时,八路军集中火力,组成密集火网,给日军以突然袭击,打得敌人乱作一一团一,丢下300多具一尸一体,200余匹战马,仓皇逃命。
十面埋伏之例说——以色列军被伏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利用埃军第二、三军一团一的接合部偷渡大苦湖以后,出现在埃军第三军一团一背后,造成埃军第三军一团一腹背受敌的态势。以军进入埃军兵力空虚的腹地,捣毁埃军炮兵阵地,袭击埃军高炮和导弹阵地,破坏后方补给线,给埃军造成很大的威胁。一向骄横、目中无入的沙龙指挥以军,从吉奈法镇出发,沿铁路直奔埃及苏伊士城。攻击前,以军首先对苏伊士城进行火力侦察,看到城内没有任何反应,便错误地认为城内防御力量薄弱或守军已溃逃,阿里夫坦克旅便大摇大摆地进入城内,结果陷入埃军的预伏地区,在一个多小时内大部分坦克被击毁,遭到重大损失。
埃及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首先利用了以军恃强骄纵、麻痹轻敌的心理,在敌火力侦察时,示以虚形,诱敌于预设阵地,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其次是选择了良好的设伏地点,城镇便于隐蔽部队,便于分割围歼敌人,而不利于敌坦克部队展开和攻击,使以军无法发挥其优势,成为瓮中之鳖。
十面埋伏之例说——设陷阱阿军全歼对手
土耳其是15世纪欧亚地区的强国。它经常不断地大规模入侵欧洲各国。1444年6月,土耳其发兵2.5万人在著名将领阿里·巴夏指挥下,从第勃拉方向攻入欧洲小国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军队在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统帅下迎击入侵的土耳其军队。
斯坎德培见土军来势汹汹,傲慢骄横,狂妄之极,于是决定利用土军的骄狂轻敌心理,诱使其落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以少胜多,彻底歼灭之。
阿尔巴尼亚军队在土军面前,假装遭到土军打击,全线溃败。斯坎德培率阿军按事先确定的路线退却,撤入被丛山和密林包围的、狭窄的托尔维奥拉平原。而在这里,四周山上林中,早已埋伏好阿尔巴尼亚的千军万马。阿军在撤退中,沿途丢下大量辎重军械,显得狼狈不堪,以让土军深信不疑。土耳其部队见阿军退入托尔维奥拉平原这个不利的地域,大喜过望,以为阿军这下进入了绝境,于是倾全部兵力穷迫而来。结果,他们自己落入了阿尔巴尼亚人早已掘好的陷阱。严阵以待的阿军从四面八方猛扑过来,退却的阿军也转入攻击。土军毫无准备。手足无措,阵形大乱。一战之下,2万多土军全部被歼。
“骄兵必败”是军事上的至理名言。当敌军表示出轻敌麻痹之时,故意怂恿敌人的骄狂之气,假装溃败,诱使敌人追入自己早已布置好的陷阱,然后突然予以狠狠打击,这会使敌人毫无准备地陷入被动挨打而一败涂地。
十面埋伏之例说——拿破仑设伏重创埃军
为了打击英国在东方的势力,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的法国远征军抵达了埃及。埃及马木留克骑兵英勇抗法,在法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损失巨大。他们改用游击战法,尾随法军而进,时隐时现,左右周旋,伺机突袭,给法军造成很大威胁。
法军经过十几天的强行军,抵达金字塔附近。拿破仑明白,埃及人要使法军在沙漠里拖得一精一疲力竭,然后再来偷袭。他思考着怎样诱使埃及的主力,即马木留克骑兵前来决战。拿破仑将计就计,特意在金字塔下布置伏兵。他把几百门火炮预先埋伏一在东西两侧,故意让士兵散队游逛,显得漫无纪律的样子。他自己骑着骏马,率领几个随从,踏着月色,绕金字塔转了几圈,最后来到司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前。拿破仑看着司芬克斯的那副傲慢相,顺手从腰间拔一出一支火槍,大笑着说:“司芬克斯先生,别那么神气,尝尝我这火药的味道吧!”随即朝石像脸上开了一槍。这一槍打破了周围的肃静。这时,一个侦察兵快马赶到,报告说,埃及的近卫骑兵已从南面冲杀过来了。拿破仑十分得意,他的计谋就要实现。等到埃及骑兵节节靠近,并能听到马蹄踏着黄沙发出嚓嚓响声之后,拿破仑觉得诱敌深入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下令吹号,集合步兵。
一场血染黄沙的激战,发生在金字塔下。英勇的埃及骑兵,几十匹马排成横队,前前后后的横队构成方阵,威武雄壮地疾驰而来。他们挥舞着马刀,直奔北面正在集合整队的法国步兵冲去。这种中世纪的方阵进攻在近代的法军面前,显然已太落后,一等埃及骑兵冲进伏击圈,法军的几百门火炮,从东西两面一起轰击。埃及骑兵前仆后继,毫不畏惧,一个方阵被炸乱了,第二个方阵立即补上去,这样连续毁了几个方阵。后来,趁着埃及骑兵队形已经大乱之机,法国步兵掩杀过来,埃及骑兵大量伤亡,剩下来的人只好勒马后退。结果,几千人马被打死,几千人被俘,剩下的向南逃散。埃及的主力部队,只在一场厮杀之中就被消灭了。金字塔下大战以后,法军开进了开罗城。拿破仑成了埃及的霸主。
十面埋伏之例说——陈赓设伏全歼日军
陈赓(1903—196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优秀领一导一人之一,军事家,大将军衔,湖南湘乡人。
抗日战争中,驻威县的日军连续遭到八路军的袭击。日军有个特点:每次被袭击后,必派部队追击。陈赓看出了这个特点,便决定利用这个特点,以一支小分队继续对日军袭扰,诱其追击,将敌诱进威县南端的香城固西北一带沙滩伏击区,歼灭之。
1939年2月10日,我六八八一团一两个营,按照陈赓的指示,悄悄摸一到威县城下,分布于城墙四门,架起云梯,虚张声势,摆出一副大肆攻城的态势。
敌人见攻城阵势如此之大,以为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到了。本来遭到其上司指责的日军头目,正想找八路军决战,现在八路军送上门来,于是全部登城参战。
然而,陈赓指挥“攻城”部队只是虚晃一槍,就迅速向城南撤去。日军以为八路军不敢一交一锋,又急又恼,立即下令追击。正当日军找不到八路军主力的踪影时,隐蔽在城南的八路军骑兵连又向敌展开了进攻,将敌补充大队的大队长和翻译击毙。骑兵连袭击敌人之后,又遵照陈赓的指示,立即撤至耿庄隐蔽待命。
日军被激怒了,发现追击目标失踪,异常急躁。这时,陈赓又命令骑兵连在康洼庄向敌射击。敌发现目标,饥不择食地离开公路,转道河滩地,向袭击他们的骑兵连扑去。
可是,日军哪里知道,就在他们向骑兵连追击时,已经陷进了陈赓早就安排好了的伏击圈。当日军到达香固村北街口时,突然遭到六八八一团一迎头痛击,敌人一辆汽车首先被毁。敌中队长安田组织反扑,但没有成功,便分兵由东向南,妄图抄六八八一团一的后路。但当他们刚刚接近庄头村时,又被预伏的八路军拦截。直到这时,安田中队长才如梦初醒,准备向威县突围逃命,不料,其先头部队一踏上大沙滩北坡,即被八路军截住。日军成了瓮中之鳖,被一团一团一围在大沙滩之中,进退两难。垂死挣扎的敌军无计可施,竟施放毒气。八路军用集束手榴弹把毒气炸散后,立即端起刺刀冲向敌人,被围日军200余人全被歼灭。
十面埋伏之例说——张着血口的巨蟹
1757年,普鲁士遭受到四路大军的攻击:东面,俄军8万人已进入普鲁士境内;南面,10万奥军正在大踏步挺一进;西面,13万法军向柏林一逼一近;北面,瑞典军队1。7万人开始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四路大军,结成联盟,铁壁合围,企图扼杀普鲁士。
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虽处危境,但不服输,他要趁四路大军完成合围之前,利用敌军的矛盾,加以各个击破。他分析:四路敌军最具威胁的是法、奥两国的军队。尤其是法军,不仅兵力强大,而且近在咫尺,即将兵临首都柏林城下。
腓德烈大帝派出4万一精一兵去牵制10万奥军,集中主力来对付法军。
进攻的法军分为两股,一股是戴艾斯提斯的10万兵力,一股是苏比兹元帅的;万兵力,排德烈大帝趁大股法军更换统帅的机会,以10万金币买通接任的李希留公爵,让他的10万大军按兵不动。这样他可腾出力量专门对付苏比兹的3万法军。
即使如此,腓德烈的主力部队也只有2万多人,兵力也少于法军。但他采取了以少攻多的战略,主动寻找苏比兹,要与之决战。
法军元帅苏比兹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洞察腓德烈大帝“各个击破”、“找软果子吃”的谋略,便反其道而行之,始终不与普军决战,将兵力紧缩在布劳恩斯多夫坚固的营地里。
相持日久,显然对腓德烈大帝不利。他便制造假象,将主力悉数撤退,引一诱法军来追。
苏比兹不知是计,还 认为腓德烈疲于应付,去解救别处了,便趁机追击。谁知普军并未退远,见法军来追,又复摆出了进攻的姿态,这样,普法两军构成了会战的形势。
法军虽然中计,但仍有侍无恐,双方兵力相仿,即使会战,胜败还 难预料。哪料腓德烈大帝计中有计,他摆出了一个“巨蟹阵”迎敌。
所谓“巨蟹阵”就是加强两翼兵力进攻,就像巨蟹张开的两把钳子。而在腹部则以猛烈的炮火坚守阵地,恰似巨蟹张开了血红的大口。
待等法军进入了“巨蟹阵”,腓德烈大帝就下令攻击,普军先伸出了一只钳子夹一住了法军的一侧,钳牢之后,又伸出另一钳子去钳另一侧,中间的大口始终喷一射着炮火。经过近3个小时的战斗,彻底瓦解了苏比兹的法军,并进而破坏了联军四方包围的态势,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战略目标。
十面埋伏之例说——埃军伏击打坦克
坦克是近代战争的主要武器,它全身披甲,突出于顶部的炮塔,能够360度地旋转,全方位地杀伤敌军,远的炮打,近的槍击,能攻善守,即使在夜间,也能凭借红外线瞄准仪弹无虚发,加之它能爬坡,能涉水,可以说是无坚不摧,所向披一靡一,即使是用自身的重量也可将敌军的工事、障碍、人员辗得粉身碎骨。所以近代战争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坦克的较量。
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乘以色列军民正在过“赎罪节”之机,发动了突然袭击,接着以消防车开路,攻破了以军的“巴列夫防线”后,又进行两次坦克会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以军为了抑止埃军的攻势,不得已出动其王牌军——阿萨夫·亚古里率领的一九O装甲旅以挽回败局,作孤注一掷的拼搏。
谁知,以军出动王牌坦克旅的情报被埃军截获,便针锋相对,派阿布·萨德率领的步兵师进行伏击,打算将以军的坦克旅聚而歼之。
步兵对坦克,显然处于劣势,但敌明我暗,又是个极大的有利因素。埃军充分地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伏歼敌。
首先埃军制定了恰当的作战计划,他们将伏击地点设在公路的两侧,避开坦克的正面攻击力量,同时隐蔽地挖掘许多单人掩体。据弃硬碰硬的战术,而是使用先进的轻型手提反坦克火箭,只用30辆坦克作为机动力量。
同时,在伏击圈附近构筑假的工事和一交一通设施,摆开迷一魂阵,诱敌上当。
当以军坦克的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时,埃军四面开火,让以军不明真相,而埃军将其主力深藏不动。
以军果然上当,当先头部队遭到袭击后,他们出动全部的120先进T一60型坦克全速前进。他们并不把埃军的“散兵游勇”放在眼里,认为只是螳螂挡车而已,而实际上他们已全部进入了埃军的伏击圈。
埃军的伏击战开始了,由于事先有了续密的计划,每个士兵的目标都很明确,对远的坦克每辆发射三枚火箭,近的则发两枚,一枚击履带,一枚击炮塔。
战争只进行了20分钟,以军的王牌旅就全军覆没。埃军创造了近代战争史上以步兵设伏全歼敌军坦克群的奇迹,为世人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