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金瓯缺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 > 金瓯缺 >

三十六

发布时间:2022-11-10 13:40:1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一)

从金军出动以前就开始酝酿的一场大雪,终于憋不住了,自十二月十二深夜起,飞飞扬扬地降下一些雪子来,以后三天中越落越大,从雪珠到一簇簇、一象杨花那样轻飚于天空中的雪花,很快就变成鹅大小的雪片。降雪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了,从冀东到冀北,从冀北到冀南,直到黄河北岸,整整的一大片平原上,高高低低的山岳丘陵,枯秃的树枝,水源千竭的河流,被划分成一格格的湖荡、房屋、道路上全都覆盖着皑皑自雪,特别从中山府到真定府一段官道上,积雪深至六七寸以上,马蹄印和车辙深深地陷在积雪中,使人感到行旅的困难。

这一场赶在立春以前下来的大雪,如果在升平时节,那就是预兆丰年的瑞雪,可惜在这兵荒马乱,特别在金难已作,许多地方已告沦陷的年代中,它似乎是一个急急忙忙赶路而来登门吊唁的白衣客。它是从河北最前线赶上斡离不东路军的马蹄,渡过黄河来向宣和的遗体告别的。在那场大雪以后的半个月中,宣和的年号果然被靖康代替了。

在这漫天大雪中,在那些看起来已被积雪封锁得死死的道路上,还有哪些人、哪些车儿、马儿仍在狂奔疾驰呢?大雪封锁不住侵犯者进军的道路,大雪留不住要活命逃命的官儿们的马足,大雪阻碍不了为了要拯救这个危亡的国家,心焚血注,到处奔走的志士们的脚步。

从宣抚使司逃奔的队伍中分离出来的马扩就是这样单骑上道,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奇迹般地来到真定的。

宣抚使童贯本人虽然已从他的驻节所在地太原府逃奔京师,在他这颗“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的大印来向官家缴销以前,对于它所属的官员、机关仍具有约束力。马扩凭着童贯那道手令,来到真定时,仍受到安抚使刘鞈、路分钤辖李质、兵马副总管王渊等人的敬礼。

第一次会晤中,刘鞈出于礼貌,唧唧哼哼地说了一些要借重鼎力、协助防守等门面话,李质,王渊也唧唧哼哼地跟着说了几旬。

然而,真正谈到了防守——即使不是出击作战的问题,马扩问起真定城守及附近地区的军事布置时,三个人吞吞吐吐地都不肯以实言相告。官场上重视权限,童贯手令只授权马扩招置中山、真定军马,并非授权马扩主持中山、真定的军务,他们当然有权拒绝马扩的越俎代庖的提问。

在这种冷冰冰的拒绝中,还含着猜疑、厌恶等非常不友好的表情。马扩不顾这些,提出尖锐的批评道:

“今日燕山府确息尚未报来,军情最关重要。俺一路行来,看见真定西南的许多烽火台上寂无一人,有的人员虽有,柴草都被士兵烧光,形同虚设。一有缓急,军情不通。此事李钤辖倒要去查问查问。”

这是属于李质职权范围的事情,被马扩当场点出批评,心中十分不快,表面上却也不得不点头表示马上就去查问。

然后谈到正题,谈到收编西山和尚洞及胭脂岭等山寨的义军之事。马扩表示,一二日将入山寨去会见张关羽、赵邦杰、石子明等头领。现在马扩是受了宣抚使之命,名正言顾地到这里来办理这件大事。刘鞈心里虽不愿意,却也不能再公开反对了,他只好在饷项、军械、给养等问题上,多方刁难,谈了半天,谈不出一个明确的结果。最后忽然冒出一句话来:

“山中——莠民,”文官们最会斟酌字眼,这回刘鞈算是让步了,“乱民”被升格为“莠民”,表面上提升一级。“久已不沾王化,廉访此去与张关羽、石子明等人打交道,务须谨慎从事。”这段话可以证明他在思想上仍是反对与义军合作的。接着又说,“收编之事,往复谈论,非旬日一月可了。闻说宝眷尚在保州,如燕山有失,保州首当敌冲,情况可虑。子充何不先去保州,把令堂与令正都接到真定来,就近照顾,无后顾之忧,这样岂不是家国两便?”

这番话倒也说得入情入理,使马扩有些怦然心动。对家事,他虽早有安排,托了赵子,但在战争突然爆发的情况下,母亲和妻子、侄儿是否已经迁入山寨,他还没得到消息,很想去打听一下。不过,这一次他冒着大雪,飞骑来到真定,目的就为了要尽快实现收编义军之事。刘鞈关心他的家事,莫非是有意转变话题,把收编之事拖延下去,这仍然是一种消极反对的方式,使他感到非常失望。

从他在和尚洞山寨中听到战争爆发的消息以来,他心中涌起了一个美妙的想法:既然大敌当前,各方面都应该尽弃旧嫌,消除成见,赴国难。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凡是披戴发、有血有肉的大宋子民,都应当信奉、遵行这一条。在他丰富的想象中,已经出现董庞儿与张大哥他们的合作,义军与宋朝的合作,西北边防军与宣抚司的合作,朝廷中文官与武官、大臣与大臣之间彼此结合作的美妙前景。如果大家都结起来,化私仇为公愤,就不难打败同的敌人。他看到的是有几千万人民的涣泱大国的宋朝和只有一二百万人的草创的金朝。力量对比,仍是我方占的优势,关键就在大家能不能结,大家愿不愿意合作?

这种想法确是十分美妙的,不过能不能结、愿不愿合作,是否别人也和他一样把这一条看成为天经地义的道理,尚有待于事实之证明。首先,在太原会议中,他就看到童贯与张孝纯之间的激烈的争吵,不但不是尽弃旧嫌,而是在新的情况下,反而产生了新的矛盾。在这里,听了刘鞈这种消极反对的说话,看到王渊、李质冷冰冰的态度,就知道他们的成见决不会轻易放弃。马扩的理想又一次遭到幻灭,这确实使他痛心。

这个马子充好象是一头扑火的飞蛾,多少次,他往理想的火焰中扑去,扑得身焦肉烂,化成灰烬。只要得到一次再生,他还是要向这个理想的火焰中扑去,不到最后殒灭,决不停止。扑呀扑呀!他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扑灭、再生、再扑灭的反复过程中消耗尽的。永远不失去理想的光芒的人,就难免成为一个悲剧的角

(二)

不过马扩终于有些进步了。当夜他去找刘七爹的时候,陡然想起七爹、大嫂对他的多次告,他的行动比过去周密谨慎得多。他先写了个纸条表示自己要去保州取家眷回来,托人转呈刘安抚。然后两次出门试探,确定了没有人尾随着他,这才披一件皮氅,戴一顶大雪笠,走马来访刘七爹。还怕马蹄印会给追踪者提供线索,泄露了刘七爹的身分,他故意把玉狻猊拴在很远的地方,自己步行着来找七爹。

刘七爹住在一条断头巷深处的一宅院子里。马扩这已是第二次来找他,可算得熟门熟路了。他按照事前约定的暗号,连续叩了三次门,又等了好一会,才从门缝中张见刘七爹自己秉烛出来,问明了来客的姓名,才“咿呀”一声打开大门,很快就把它闩上,让马扩到房去坐。

马扩从七爹的动作中感觉到有一种紧张的气氛,不待坐定,就急地道:

“七爹可知道俺老与家眷们已经上了西山不曾?你可与她们见过面?”

刘七爹不忙着回答,他先把门帘和窗帘都放下来,把室的烛光遮盖得严严实实,又走进里间,轻声地向他小曾孙吆喝了一声,那小子听到外面有了晌动,从他蒙着的被子里钻出只在顶门上蓄了一小撮头发的、小小的头颅,用他的发亮的小眼睛到处乱看。听了老爹的吆喝,他不服气地重新蒙上头,却用小脚蹭了两下以表示抗议。刘七爹不理他,又去掩上里间的门,然后摇摇头,小声回答道:

“她们还不曾上山哩!”

一句话把马扩吓了一大跳,他急忙问:“时势如此紧迫,她们还等什么?想是舍不得那些瓶瓶罐罐,还有那几间破房旧屋。七爹,俺离开山寨后,你可曾与赵大嫂见过面?”

“见过了。”

“在哪里相见的?”

“就在保州尊府里!”

“你见到俺老了?”马扩着急地问道,“还有俺那家室,她们可都好?”

“……”刘七爹好容易才咽下一句几乎冲口而出的回答。

“敢是出了什么事?”马扩的神情十分紧张,“敢是俺那小驹儿出了事,七爹你快说。”

“廉访休急!”刘七爹开始还有些吞吞吐吐,后来一下子都说开了。“你家子……日前有些违和,保州边僻之地,没有好医好,俺连夜赶回,请得一位大夫,已由亨祖侄儿陪同送往尊府,他走得匆匆忙忙,一时来不及携带好。俺这两天,到处去买‘安胎养气丸’,今天才购得数丸,又怕山寨有事走不脱身。幸好廉访来了,只今夜你就动身,回保州把带去勿误。山寨中有什么事,俺自会随时奉知,廉访你这就放心走吧!”

原来马扩离开和尚洞山寨后,刘七爹也奉了张大哥将令下山去与赵邦杰子一起把马家的眷属接上山来。刘七爹见到赵子后,才知道亸与马扩分别后,因感伤过度,昏卧了两日,忽然觉得头痛恶心,十分难受,当夜就呕吐起来。天明以后,病情恶化,一阵接着一阵的腹痛,痛得她手足冰冷,几次昏厥。马母、赵大嫂首先想到的是流产,只是这样恶痛以后,胎儿尚未下来,那就是十分危险了。正好那天刘七爹去了,进房一看,她面如白纸,气若游丝,已经不会言语。但头脑还是清楚的,她知道刘七爹是送马扩下山,最后离开马扩的人,勉强打迭起神,向他笑了一笑。这时室外正下着大雪,她房里围着很多的人,映着那支摇摇晃晃、闪闪不定的烛光,她这一笑显得十分凄惨。还是赵大嫂有主意。刘七爹在这里派不上用场,她请他带着亨祖一起回真定去请个好大夫回来,再请他打发人到太原去带个信给马扩,要他急速回家。至于把家眷接回山寨之事,马母本来就有异议,在亸病愈之前,当然更谈不到了。

马扩一听要他带“安胎养气丸”回家,就知道亸患的什么病。当时和刘七爹商量了几句,就出门去把玉狻猊牵来。准备上路。

“且慢!”刘七爹拦住马扩道,“廉访今夜来得巧。保州宝眷,有廉访自己去照顾,俺也就放心。只是这两天形势险恶,军情多变,山中已有数日不通消息,俺却放心不下,欲待自己上山去走一遭,顺便把廉访已同保州的消息禀告赵大哥。廉访何不就与俺同往,让俺陪你走一段路,明日分手,也不耽误时间。”

“如得七爹作伴同行最好,只是如此大雪,七爹也要备个牲口才好上路。”

“廉访且请稍待片刻,待俺出去借匹走骡,片刻即回。”

马扩看见七爹往里间一钻,半天不出来,还当他在里面摒挡家务,不想他已牵了匹走骡在大门外面,等着马扩一起上路了。

“七爹,俺看你一直在里面,几时走到大门外面去的?”

“俺要了个小小花招,把廉访骗得眼花缭乱。”刘七爹又不禁得意地吹起来,“干咱们这一行的,都要防个三长两短。这条断头巷外面都吃墙死了,俺在厨房灶膛里辟了一条地道,直通到巷子外面,进进出出,好不方便,”

只有吹起牛来,刘七爹才会全身来劲,马扩又在他的眼睛里看到满园春

他们一起乘上坐骑,才走了几步路,忽见东北方向一根火柱冲天而起,通红的火光映在雪地上十分耀眼。

“烽火!”两个人一齐叫出来。

他们听到寂静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都有些扰声,显然是这把烽火把人们安静的生活打破了。他们不顾这些,策动坐骑径往北关。北关的城门已经闭上,幸好守城的小军官与刘七爹相识。刘七爹跳下坐骑,拉着那小军官走到一边去,悄悄地说了几句话,军官笑起来,说道:“七爹的事还不好办,只是得了利市,明儿回城来要带些财香,让弟兄们浇浇手。”

“那还用你说?”

“中山府那里举起了烽火,眼看北道就有急报报来。七爹路上当心些。”

“俺自知道,这就多谢大哥了,明儿有人查问起俺的行踪,大哥包涵则个。”

军官在行地点点头,亲自打开城门,把他俩放出城外。这时在原来的方向又举起第二把烽火,这一把柴草烧得更加炽烈,把满天映得通红,燃烧的时间也比刚才第一把烽火增加了一倍。似乎要让人知道,它报道的不是一般泛泛的而是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报。这长久不息,还在天空中飞出无数火花的烽火说明了许多问题。

骑在骏骡上的刘七爹很想从懂得军事的马扩身上打探一些消息,让他来解释这两把烽火的情况。他几番要开口,看见马扩严肃的面,似乎正在考虑什么重要的问题,他就忍住不开口了。

(三)

离开亸才不过十一天的功夫,马扩却怀着从来没有过的强烈的渴求,希望再看见亸一次,不是在遥远的几个月以后,也不是再等十天八天,他甚至等不到明天了,只希望马上就能看见她。只要让他们见一面,说几句话就够了,但必须是马上。

这种强烈的渴念不仅来源于刘七爹给他带来亸病重的消息。在此以前,当他离开山寨到太原去,离开太原到真定来,无论骑在马上,无论走在山径和大路上,无论是报纷至沓来,令他心烦意乱的白天或者是终宵转侧,归梦难成的深夜,无论在官署或住宿的下处,无时无刻,每地每处,他都在想念亸,渴望与她再见一次面。那时他还没有听到亸病重的消息。

也不是因为亸怀了更增加他对她的系念。怀的消息对于他,并没有象他母亲、嫂子,赵大嫂,以至亸本人那样看得重要。现在听说亸流产,有可能失去胎儿的消息,也没有使他特别感到悲伤。还没有生下来的孩子,并不能使他产生犊深情,马扩的情有时是很实际的。

既不为亸流产,也不为亸怀而产生那种强烈的渴念,主要是因为马扩这次分手时也象亸一样,忽然有了一种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不祥的预感。他预感到这次他们分手以后,可能永远不能再见面了。时局的纷纭,国家命运的把握不定,母亲的固执,亸的身体都是造成他产生那种预感的原因。

这种可怕的预感,几次要改变他的计划。他清楚地记得从和尚洞山寨下来以后,原定计划是直奔太原,到了分歧路口时,他又犹豫起来,是否先到家里去弯一下,把战争爆发的消息告诉她们,以坚定她们上山的意志,借此又可以与亸见一次面。这样的绕道也不过多费一两天时间。他踌躇了好一会,有两次把马头拨向北上的道路了,好容易才克制自己的私念,奔往太原。

这次他从宣抚司中的集体中脱离出来到真定去,是匹马单身,可以自由行动。他也曾考虑先去保州,把这个家迁到山寨后,再去真定,那不过多耽搁几天功夫,也未始不可。不过,想到经过那次山上大会后,此时义军诸首领可能都在颙望与宋朝合作的好消息。他既然拿到了童贯的一纸手令,把这件事早办好了,也好让大家安心,回家之事只好再商量。

正因为几次要想回家,终于考虑了以国事为重而没有回去得成,他的不祥的预感,以及回家去与亸见面的渴念也越来越强烈。当刘七爹把亸病重的消息告诉他时,他既是意外的,也有一点在意料之中,因为他早就有了亸或者他自己会发生什么不测的思想准备,因而更加强烈地希望立刻回家去与亸见一面,或许那就是最后的一面。

当他看到第一把、第二把烽火时,虽然大为震惊,他的思想仍然集中在尽快地回去与亸见面的那个聚焦点上,一时还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只是模糊地感觉到,那连续两把烽火,一定是前方有变,他要不快快地赶到保州,恐怕路上还会发生什么意外的变故,使他回不到家了。

深解人意的玉狻猊,即使在雪夜中,也奔得飞快,一段路跑下来,人与马的身上都是汗水直淌。马扩回头一看,刘七爹已经拉下了一大段,他略为放缓缰绳,等了一会,才看到刘七爹气喘咻咻地跟上来。幸亏他那匹大走骡也是健足,勉强跟将上。

这里马扩又待放辔,刘七爹赶上一步,说道:

“廉访既是急要走,只管快跑,不必等候老朽了,老朽自会觅路上山去。”说着,他从衣兜取出丸,郑重其事地交给马扩,嘱咐道:“这丸最关紧要,廉访收在衣兜,休教马儿颠失了。顺着这官道,转过那三岔口,就走上去保州的道儿,不到明天此时,廉访就可与令正见面。”

马扩取过丸,尚未答言,忽见正前方又有一条火柱冲天而起,这把烽火虽然烧得炽烈,时间却短,只烧了一会儿就变作一的黑烟,随着风势,在天空中翻腾弥漫。马扩他们虽然远距在几十里以外,似乎也闻到这一股烟味。黑烟犹在天空中结集未散,那壁厢忽然又燃起了第四把烽火。这次烧得更旺,持续得更长久,超过了以前的三次。马扩遥遥望去,似乎在正北的方向,有无数火把,正在晃动,还好象隐隐听得到人的喊声,马的嘶叫声,在那火光和嘶喊声中,忽然出现了无数金朝的铁骑,漫山遍野而来。他们横撞,把那幅用金线绣成的河山图割裂开来,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放在大口里咀嚼,霎时间就吞食去一大半。这火是金骑点燃起来的,他们进入城市就把城市烧光,进入乡村就把村庄烧掉,无家可归的老百姓们从火光连天的城市、乡村逃出来,携老挈幼,彼此紧紧牵在一块,但经不起铁骑一冲,顷刻间就被冲得零零落落。骑在马上和跳下马来的金骑到处找人搜杀,只见刀光霍霍,鲜血喷流,没有一个老百姓逃得过这一劫。

马扩在蔚州城外看到的一个悲惨的场景,又在这里重选出现。他似乎看见一个蓬头散发的年青的母亲,搂着她唯一的亲人,相依为命的小女儿,斜靠在一张炕床上,这时马蹄声渐远,她以为可以逃脱金骑的毒手了,不由得把女儿搂得更紧一些。那个还不解事的小女儿用乌黑的小跟睛向母亲看了半天,“哇”的一声哭出来,这是索的啼声,但也可能为她们带来杀身之祸。母亲急忙解怀,托出一只原来是膨胀饱满,现在却由于惊慌过度一下子瘪下来的房塞进女儿的小小的嘴里。女儿用力吸,母亲也用力挤压,终于没法使汁回进腺。女儿推开头哭起来,哭得比刚才更凶。

忽然母亲的脸大变,双手颤抖得搂不住女儿,竟让她滑到炕下。母亲还想跪下来向一名推门而人的金骑乞命。这名金骑带着意外地捕捉到一头小动物的黄鼠狼的喜悦,一刀砍去,把母亲伙倒在地下,然后又补上一刀,让母女两人一齐卧倒在她们自己的血泊中,缓慢地搐死去。

这些带着成千上万大宋老百姓的殷红鲜血的场景,映在连续四把烽火满天通红的天幕上,一场场,一景景地在马扩心里驰骋过。他好象大梦初觉似地,忽然意识到那四把烽火意味着什么。

他还在沉思,却做手势示意刘七爹留下来,不让他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与他分道扬镳。刘七爹不明白他的意思,只好紧跟着他再走一段路。

不久,天空中又出现了第五把烽火。燕山已失,燕山路全都沦陷,金骑正待向真定一路侵入,这是毫无怀疑的余地了。马扩这才下定最后的决心,毅然说道:

“敌军侵境,山寨急待部署出击,以救真定、中山燃眉之急,朝廷方可在黄河南北岸布置防务。此事一刻也不能耽搁。俺这就与七爹一起上山与张、赵二位大哥商议大计。保州之家,室人的存亡,只好听命于天,俺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说到最后两句,马扩的声音忽然哽噎,然后流出了悭吝的眼泪。好象他正在吞服一颗难于下咽的丸,全靠他流出来的这一小盏苦水,才能把它送下喉咙。

马扩这个遽然的改变,使得一向能言善道的刘七爹无话可对。他第一个反应是不赞成马扩这样做,可是他想不出什么理由来反对他,因为在公与私、家庭与国家的关系上,马扩早有自己的权衡,反对他也是白废。不过,虽然没有足够的理由,他还是不赞成他这个决定。这几丸“安胎养气丸”可能就是救亸一命的灵芝仙丹,不给她送去,那怎么行?

刘七爹一下子打定了主意,他伸出手,指着面前的道路说:

“廉访要上山去就拐进前面的僻道,你且把丸取出来,俺代你去保州一行。”

马扩怔怔地看着刘七爹说话,忽然听懂了,二话没说,立刻从衣兜中取出丸,交付给刘七爹。然后从马鞍上滚下来,扑倒在雪地上就拜。

刘七爹还骑在骏骡上,拦不住他,口中尽说:“廉访你怎么啦?快起来!”马扩再次跳上玉狻猊的时候,刘七爹才发现他泪痕满面。刘七爹自己也流出眼泪来了。两个人都有急事在身,不要说一天一夜,就是一时半刻也耽搁不起。他们策骑走到分歧路口,彼此扬一扬手就分道扬镰,各奔前程去了。

(四)

失去了刘七爹这样一个熟悉途径的向导,对于马扩真是莫大的损失。

上次上和尚洞山寨就是由刘七爹作伴的,他陪他从后山翻上,走了许多曲曲折折的路,直到黎明前才划到山寨的后栅门。在如弦的夜月下,差一点刘七爹自己也迷了路。他离开山寨时已得到战争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动,由赵大哥陪他下山,一直送往去太原的大路。路上哥儿俩谈谈说说,竟忘了认路。今夜马扩再一次赶到西山山麓,只看见一片白茫茫的都是被大雪覆盖着的高高低低的山岭。他找不到上山的路口,看不见蜿蜒曲折的山径,逆遥望去,也望不见山里有木栅、墙垣、房舍——它们本来都暗藏在隐僻处,不让人随便发现。马扩心急起来,策骑沿着山麓跑了一大段路,竟找不到一所民舍可以打听道路、寄宿过夜。眼见今夜是上不了山了,最后找到一所歪歪斜斜的古庙,凭着四周还没有完全倒坍下来的墙垣,两扇会得自动开阖的破门,总算还可以挡一挡风雪,当夜他就靠在庙墙根下胡乱睡了一宵。

第二天天一亮,他就起来继续找路,白天也没有给他带来希望,最苦的是他来来回回跑了百把里路,竟看不见有一所缕缕炊烟升起来的民舍。除非往回走,回到真定,找个向导,那当然是他不愿意的。向前走又找不到道路,最后还是回到古庙来栖身。身边带的一点干粮很快就吃完了,人和马都疲惫不堪,两个索就在庙里睡大觉。睡得昏昏沉沉的,有一队人走过来的脚步声也没有把他们吵醒。

“马廉访,马廉访!”他在睡梦中听见有人在喊他,他牵动了一下体,一个转侧,又呼噜呼噜地睡着了。然后是那个喊他的人不客气地猛烈地推他、摇撼他。他醒来了,睁开眼睛,向四面看了看,忽然发现有许多人。他一下子跳起来,厉声问为首的那人道:“你们都是些什么人?到这里来干什么?”

“马廉访敢是忘记在下了,”那人笑嘻嘻地回答,“在下倒是挺记得廉访的。”

马扩再看了他一下,记起来了:“你莫非就是郭队官郭有恒?”

“廉访眼力不错,”郭有恒呵呵地笑起来,“俺正是守后栅门的队官郭有恒。这一回,刘七爹没有陪廉访回山?俺带着弟兄巡山,看见来来回回的马蹄印,想见廉访一定找得好苦。”

“俺找不到道路,在这座山神庙里困了两宵,和伙计两个,”他指点着玉狻猊道,“绝食断炊一天。郭队官,你可带有吃的,先接济接济咱两个再说。”

郭有恒从怀里拿出几张烤干的烙饼。马扩立刻走出庙外捧了一掬雪和着烙饼大吃起来,然后又去喂饱玉狻猊,它在旁已等得十分心焦,连连用蹄子击地来表示抗议。

“张大哥、赵大哥都在山寨上?”马扩一面喂饼,一面动问。

“廉访在山神庙里困了两天,都不知人间已换了个世界。”

郭有恒不慌不忙地讲了下面许多惊心动魄的消息:常胜军在燕山府东郊的三河县与金军鏖战半日,先已打胜,不想在后方的张令徽、刘舜仁两个贼蛋,临阵降敌,断了郭师的后路,全师大溃。郭师退入燕山城后,动了邪念,一夕之间,尽劫燕山路安抚使蔡靖等官儿降敌。斡离不不战而得燕山府,席卷全路,易州、涿州等要地,纷纷易手。三天前斡离不率大军南下,侵入燕南之地,一夜之间,前线传来五把烽火,保州、安肃军、中山府诸处告急,文书雪片似地传来。刘安抚下令紧闭城门,敛兵不战。听北面那些城池自为存亡。张大哥、赵大哥看到形势危急,当仁不让,昨日已率义军弟兄下山去救应保州等处,这里只留下二千多名弟兄保护老小,看守山寨。俺奉令留守山寨,今天出来巡山,幸好与廉访相见。

上面的这些情况,特别是燕山失守,常胜军有变,金军南下等等虽然早在马扩的预料之中,但经郭有恒证实,向他复述一遍以后,仍使他非常激动和悲愤。当下他就提出要追上义军,协助张、赵二位大哥参加作战的意图。

郭有恒地位虽低,却是个处事明白,头脑清楚的头目。现在他既被任为“留守”,就要以“留守”的地位来考虑马扩的要求。他了解马扩在义军、在张、赵两位大哥心目中所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既然上山来找两位大哥,不巧碰到大哥出征,断无把他留在山寨之理,何况他又是一个出名的军事专家,让他追上大军,作为张、赵两位大哥的参谋,对于打胜这一仗可能起很大的作用。这样考虑停当后,他就以十分诚恳的态度表示欢迎马扩此举,还派了一名向导,陪同马扩前去。

当张、赵二位大哥与马扩在一起时,推心置腹,他们早已不把马扩看成外人。他们就是以这样兄弟般的热诚,赢得马扩的友谊的。现在郭有恒是山寨的主人,他以极有分寸的礼貌对待马扩,马扩却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客人,因而不快。

但他对郭有恒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把他从“风雪山神庙”的困境中救出来,同意他去前线的要求,还怕他再度迷路,特别为他提供一个向导。如果他处在郭有恒的地位上,能够为朋友们最大限度做到的事情,恐怕也只能到此为止。

他对郭有恒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但他仍然感到不快,这说明马扩们的心理结构不同于一般人。他对友情、对别人对他的信任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不能满足于泛泛的,在形式上可以接受的满足程度。

(五)

马扩在保州以南的南大冉追上大军的殿后部队时,张关羽、赵邦杰都到满城董庞儿的军部去指挥作战了。他又向满城的方向追去,路上就听说金兵已经大败,金将兀术向东北方向溃退而去。他急忙迎上去,只见张关羽、董庞儿、赵邦杰联骑而来,满面高兴的样子。这是宋金交战以来宋方第一个胜仗,也是义军和金朝正规化部队交战的最大的胜利。

董庞儿看见马扩,老远地就拍马迎上来说:“金兵犯顺,兀术统大军进攻保州。闻知三哥宝眷尚在城,俺哥儿三个心里着急,定了分路合击之训,昨日傍晚一战,败兀术于漕河,挫动了他们的锐气,今日又在满城大战,两军合力,杀得兀术片甲不留,匆匆逃走,保住了保州。三哥今天就可进城去看看宝眷了。”

把保卫战略要地保州的战争说成是为了保护马扩的家眷,是把这一战的价值贬低了,但这正是董庞儿的作风。如果他见到刘鞈一定会说保卫保州的目的是为封闭金军进攻真定的大路;如果他见到张孝纯,也一定会说保卫保州是从侧翼打击金军,不让它靠拢太原。他这张嘴是够甜的。但在一旁听到这话的张、赵二人倒也不以为非,因为在战争时,他们的头脑中都曾想到马扩的家属以及赵子。

即使打逞了金军,能不能把亸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还在未定之天,马扩不能够因为这一战的胜利就高兴起来。他高兴的是张、赵两位大哥终于和董庞儿尽弃旧嫌,言归于好,同心戮力地打败了金军,这是他多时梦想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他还把这场战争看成为一个榜样,只要宋朝政府能与成千上万的义军、弓箭社和其他的民间武装力量合作,不难最后打退金军。他情不自禁地握住了董庞儿的手,又拉着他的手与张、赵两位大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个动作倒教张、赵二位有点腼腆起来。

“好教三哥放心,”赵邦杰指着从后面跑米的一个人说道,“三哥你看看他是谁?”

“刘七爹,”意外的邂逅,使马扩激动地叫起来,“你从城里来,可知道俺那家室还在人间不在?”

刘七爹合拢两只手掌,念了一句“南无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释迦牟尼佛!”先教马扩放下心来,然后用了夸张的语气告诉马扩:他再次到保州的时候,亸已命属悬丝,那个大夫一面着急亸的病,说已是回天乏术,母子两个都保不住了,一面又耽心他自己在真定的家属,嗔怪七爹不该在此军务倥偬之际,把他接到保州来,害得他困在孤城里,心挂两攀。刘七爹骗他道,这病人是马廉访的眷属,如今他统军十万,连夜从真定来救保州,你要不好好地把病人治愈了,大小平安,明儿马廉访打退金寇,进得城来,可要与你算账的。吓得那大夫浑身发颤,问道:“七爹,他……他…那个马廉访……可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幸亏他带去的那几颗“安胎养气丸”真是灵芝仙丹,晚间服下,半夜里下了不少瘀血,胎儿倒保全了。第二天再服一丸,果然又安了胎,又养了气,神气好转,气力也有了些,人都识得了,话也会说了。只是大夫再三关照,要让她安心静养,只怕在百日之不得下炕行动,也休要把外边的事告诉她,免得她多一份心。

“看到她已离险境,俺的心也放下一半。前晚打听得我义军已到满城,还不知廉访是否也在军,俺与赵子商量了,设法出城来找廉访。不想病人心静,俺两个悄悄的说话,她都听见了。临辞别时,她举目要俺走近炕床边,拉着俺手,颤声说道,“告七爹,你出城去把三哥找到了,就说俺的话,三哥打退金贼后,务必回家来看看,俺在这里……忍死相待。”

一句话说得沉痛,在一旁听到的董庞儿、张关骑都劝马扩立刻进城去看亸和母亲。不过马扩本人心里倒有点犹豫,因为亸说的是三哥打退了金贼就去看她。昨、今之战,他都没有参加,打退金贼,他没立下寸功,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可以去看她的资格。

要是亸的病势十分危急,或者马扩现在想起了那不祥的预感,那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先去看了亸再说。现在的情况却不是这样,亸的病势已经好转,金人暂无再攻保州的可能,而保州又近在数十里之,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马扩进城去看亸等家人,那预感也就不存在了。这时他心里想着的,最好在附近的什么地方又发现一股金军,让他讨了军令,一举把它歼灭,那样他才可以无怍无愧、心安理得地进城去看亸

他正在这样想着的时候,忽然一骑飞来,向董庞儿、张关羽报告了有大队金军骑兵从博野、望都一线进袭中山府。知府詹度派他前来告急。战志正浓的董庞儿、张关羽毫不犹豫就接受了告急书,打发詹度派来的使人先回中山,要他稳定军心,坚守一,二天,义军的大部队陆续就到。

他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救人救火,事不宜迟,义军的后续部队这时还驻在南大冉待命,就派那支军队改充先锋,前去中山救援。这里的大军整顿—下,续后跟上。

马扩趁机请令道:“张大哥,董二哥激战方罢,理合稍憩。这里南大冉的部队就让小弟领带了,先去中山,如得一战,定不失机,请大哥裁定。”

马扩不是以宣抚司廉访使的资格而是以义军中的一员客将的资格请战。董庞儿、张关羽都不能够接受他这样的礼数。当然他们也是十分希望马扩带领这支人马与他们一起同金人作战的,只有赵邦杰说了一句:

“三弟要战,也不忙在这一时三刻,何不先进城去看了弟妹,再赶到中山,也不耽误多少时间!”

“赵大哥休如此说,”马扩急地争辩起来,“让小弟追随大哥们在中山府打败了敌军再回去探望家室,都不过是这一二天的事,有何不可?”

张关羽看马扩着急,连忙插进来道:

“既然三弟踊跃求战,小弟就与他一起先到南大冉去,二位贤弟整顿了部队,续后就来,”

他们就这样决定了分成前后两路,向中山进发。

(六)

保州之战,义军胜来容易,在诸头领之间,不觉滋长了轻敌思想。譬如当时马扩就说,打败了进攻中山的金军,一二日即可回保州老家探望家人。在一旁听到这话的董、张、赵等头领心里也都是这样想,兀术身为四太子,麾下都是女真军的锐,他们尚且可以一战挫之,再战渍之。那个怕德特离补统率的乌合之众的骑兵部队又何足为惧?他们忘记了保州之战,事前经过研究,在漕河、满城两处预先布置了阵地,等待兀术入彀。中山之役却是仓猝决定的,闻讯即行。哪里可以遇到敌人,遇到了敌凡准备怎样一个打法,都是心中无数。这违背了兵法上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原则,很可能会导致失利。

骄傲轻敌,不完全是主观的产物,在某些具体的客观环境中,大家都会产生这种想法,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愿,都没有想到还会出现潜伏的危险和意外的结果。

由于他们的轻敌思想,导致了异常激烈的战斗。这一战役前后打了五天,义军经历了先胜、后败,最后胜利等三个阶段,中间损失了杰出的领人张关羽,也导致了董庞儿与赵邦杰的再度失和。

马扩是在第一阶段战争时阵斩银环将蒲察绳果,击遍了伯德特离补以后,单骑叩城,与詹度打话,被詹度用竹篮子缒入城中的。以后两天,他就留在城里,帮助詹度布置城守的军事,直到最后出击时,才回到义军队伍里。对于第二阶段的战败,张大哥的战死,他都不要负多少直接的责任,但他还是把战争看得太容易了,一经战胜,就建议入城与詹度联系,外夹攻,既料不到伯德特里补败退以后还有一个杀回马的可能,也没有想到詹度并无配合作战的诚意,事后倒有干没义军之功、大吹大擂自己守城功绩的极大胃口。他对张关羽战死,要负间接责任。

十一月二十三日,在中山府周围完全肃清了敌踪以后,赵邦杰和董庞儿会谈这支义军今后的趋向。董庞儿主张河北义军与他的部队合并,推马扩为主,放弃和尚洞山寨,在河东河北之间找一个根据地,在金人的后方游弋作战。赵邦杰不同意合军之议,主张把河北义军带回山寨,整顿休养,伺机出击,以屏障目前还算完好,没有受到金军躁躏的真定府,以牵制金军向南方进军。他们双方各执一词,问题的焦点在于合军。董庞儿推马扩为主,说不出具有多少诚意,但马扩在义军中毕竟还是一个客卿,要借用他的名义则可,真正要统带两支军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张关羽已经战死了,赵邦杰的声望比不上董庞儿,如果合军了,不消多少时间,这支军队终将为董庞儿所有。

这番话赵邦杰虽然没有说出口来,但从他反对合军态度之坚决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董庞儿也猜到赵邦杰的心思。既然合军之议暂时还谈不拢,他也就顺风转舵,客客气气地与马扩、赵邦杰两个分手,自己带着部队到金军的后方去活动了。

这里赵邦杰与马扩商量把义军带回去整顿训练的问题,邀请马扩一起入山。这对于马扩有着不容推诿的道义上的责任。

经过这一场鏖战,马扩发现义军还存在着不少缺点,首先是不能适应金军的战术,骑射击刺的技术比不上金军,持久作战的体力比不上金军,战胜则嚣然杂上,战败则纷然四散,作战纪律和作战意志也比不上金军。他提出了“明约束,战斗,练胆、练艺、练力、练志”的目标,与赵邦杰研究了具体训练的办法,在山寨中转入一个整顿、休息、加紧训练的时期。

在将近一个月中,马扩固然不难出三四天的时间回保州去一趟看看亸,她已经望眼欲穿了。赵邦杰也一再怂恿马扩回家去一次。马扩考虑到这里的任务吃重,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等待他们去办,他目复一日地口头答应刘七爹,说再过几天一定回去,事实上却是一天天地拖下来。最后只让刘七爹把亨祖带上山寨,与全寨官兵一起参加训练。

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在不同的人中间固然有不同的标准,在同一个人身上有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标准。

马扩明知道亸是怎样迫切地希望他回去一次看看她。那种渴望得到心灵上的抚慰的要求,已经形成为叫他喘不过一口气来的压力,他甚至把他回家后亸要对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琢磨过了。那会给予他多少欢乐,多少激动!每晚入睡以前,他都暗暗地下了决心,明天或者后天一定要走,中夜转侧时,这个决心下得更大了,顶好天一亮就走。可是天还没有亮,他就被号角声吹醒,进行每天早晨第一轮的击刺训练,郭有恒等头目不断跑来向他请示报告,然后是赵邦杰与他研究一天的日程,这些在山寨中日夕发生的平平常常的工作,只要和打击敌寇这个目标联系起来,就会发出闪闪的光,变成头等重要的事情,挤掉了其他的一切。

这样一天天地拖下去,马扩终于没有回得成家。

(七)

保州的家回去不成,马扩为了为义军请粮之事却到真定去了两次。

过去马扩与义军诸头领的往来,多少带点秘密活动的质,饶是这样,刘鞈还一再告诫他休与张关羽等人往来。只有这一次马扩带着义军在保州、中山两次战胜的消息来到真定,他受到凯旋英雄那样的待遇,那原因是十分明显的:军兴以来,两河城市,望风奔溃,只有那两役打击了金寇,使它知难而退,国人稍得扬眉舒气,也提高了士气,影响不小。再则,保州是真定一路的门户,中山是它的堂奥,保住了保州、中山,间接地保卫了真定府和真定一路,关系匪细。为此,刘鞈还为马扩举行了一个欢迎的仪式,表彰他抗敌的功劳。马扩当场提出异议,认为血战之功应归于义军,特别是为国捐躯的义军首领张关羽,他自己不敢掠美。刘鞈口角春风,也顺便提到义军的功绩,对他们的称呼又有所提高,从过去的“乱民”“莠民”升格为“义民”,而张关羽本人也被他称为“义士”谥为“国殇”。总之,属于神方面的表扬,刘鞈都不吝惜,还表示愿与“赵义士”见面。他还对人说,这个赵义士原名为杰,现在改名邦杰,可见他心存帝室,不忘官家,单这一点,就值得大大奖励。不过谈到物质方面的问题,他虽答应赠粮两万石,却口惠而实不至,经过一再催促,总算拨付了五千石白米。话说得很漂亮,军兴以来,本路开支浩大,银粮两绌,不得已从万无可省之处,先拨付白米五千石,以济贵军燃眉之急,其余之数,日后再作商量。

马扩第二次入真定城催粮的那天,正好朝廷颁来道君禅位,渊圣皇帝登极大赦的诏书。这道诏书给人们带来“否极泰来,万象更新”的希望,它好象一阵春风,一场春雨,吹拂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宣和末年权统治之害的臣民,得知这个消息后,莫不产生了这种喜悦的感情。即使象刘鞈那样本身曾受过那集好处的官员,只要从国家利害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当时也分享了这种喜悦。他捧着诏旨竟然失声痛哭起来。不能够说他的眼泪中没有回顾畴昔、留恋归君的成分,但毕竟在他的眼泪中也闪耀着希望的火花,是属于喜极而涕的悲伤。他这一哭缩短了与马扩之间的距离,两人间的同语言多起来了。

那一次,他挽留马扩在真定城住了两天,谈话比较融洽。与刘氏父子恢复感情,本来就是马扩争取的目标之一,这个机会来得正好。可惜子羽出差在外,马扩两次来真定,都没有与他见到面。

关系略有好转,刘鞈就不免要以老世叔、老上司的双重身份,对马扩的工作、出处有所规劝,甚至以“大义相责”:

“子充负绝世之才,朝野瞩目,当为一国、一路之重,岂可局促自限于山寨一隅之地,忘了全局?”然后他介绍了当前的军事形势,斡离不大军攻保州、攻中山不克,已向庆源府、信德府进兵,眼看即将抵达黄河北岸。想朝廷对河防必有布置,异日两军决战,将在大河两岸,胜负非短期可见分晓,但我保得真定一路不失,隐为金军之后患,叫他嚏前跋后,进退失据,我军才有持敌之胜算。说到这里,他趁机劝马扩回真定来,“子充莫非还离不开山寨?想那赵义士久在义军中,上下交孚,威名夙著,俺昨已上奏朝廷,请授以武翼大夫之官。想他必能带好此军,为真定一路之屏藩。至于该军的整顿训练,乃军中常事,一偏裨之力尔,军中人才正多,何必躬亲其役?子充不怕委屈,肯到真定来,当以提举四壁守御的重任相畀,这才不负子充乎日忠君国之志!”

这时王渊,李质都在真定,王渊这个脓包货,固然无足轻重,但李质是刘鞈一手培裁的人,又在统带真定一军,为什么不让他“提举守御”之事,反而舍近就远地要来请教马扩?其中必有缘故。据马扩了解,那天金军入境攻打保州及中山府,耗传来,刘鞈也曾拟出一个出击救援的计划,让李质、王渊分别率部五千人北上救援保州、中山两处,让懂得军事的儿子子羽作为参谋协助自己坐镇真定。结果王渊托病,始终未跨出城门一步,李质率部出城兜了一圈,刚到城东北百里的无极县,听说金军已抵安国,急忙撤兵回城,还谎报金兵已退。大约就为了这一次的表现,刘鞈不放心使用他们,要想让马扩来代替他们主持城守。

这个建议值不值得考虑?

首先从大道理来说,要把马扩使用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守住了战略要地的真定城就可以保住真定一路,进而威胁金军的后路,这是讲得通的。

义军正在整训,这个工作赵大哥完全可以担负起来。马扩如果取得了真定战守的主持权,将来与义军配合作战,彼此都会得到很大的好处。他相信赵邦杰以大局为重,会同意刘鞈的建议。

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以一个客将的地位,而且与王渊、李质多有人事上的摩擦,一旦凌驾于他们之上,主持城守之责,指挥起来,能够得心应手吗?王渊、李质两个,会心甘情愿地交出指挥权吗?这才是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

马扩虽然出身于军人世家,他在西军中只是一个带领几百名弟兄的中下级官佐,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职分虽有差别,感情却逾骨肉,一上战场就形成为一个呼吸相通、生死与的战斗集体。少年时期战争的经历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回忆。他不能忘怀作为一支子弟兵的指挥官指挥作战感到的那种得心应手的快乐。后来他被调去参加“海上之盟”的外交谈判,接着又担任童贯宣抚使司的幕僚,可说脱离战争已久,偶然上一次阵,也好象是客串演剧一样,已经不是他的本分职事。

这一次,他作为义军的客将,重披战袍,在中山府以北的清风店与金军大战一场,虽然他与义军的关系十分亲密,他不以客将自外,义军战士们也都视他为自己人,但在指挥过程中,仍有格格不入的感觉,这就影响到作战的效果。从而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他要带自己熟悉的队伍。

由于这一重顾虑,他对刘鞈表示是否接受新职,要与赵邦杰商量后再作决定。

刘鞈忽然机地抛出一片香饵,他表示如果赵义士能够同意让马扩回到真定来,他可将下欠的一万五千石白米一次拔交给义军。刘鞈不愧是童贯幕下的首席幕僚,这一套办法都让他学到手了,现买现卖,两不相亏。马扩也是经过童贯熏陶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也不示弱,他问了一句,二万石白米固然可解义军目前的燃眉之急。不过今后义军的给养应当如何支付,希望刘鞈有个明确的表示。刘鞈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子充来府主持城守,义军、官军都是一家人了,有米炊,有饭同吃,决不厚此薄彼。

下一次马扩就是以“提举四壁守御“这样一个新的身份来到真定的。不管长官的欢迎,同僚的侧目,部属的惊讶,他把他在山寨中已经行之有效的那一套实于苦干的神带到这个部队来,决心要把部队中已经蔓延开来的骄纵、怠惰、市侩式的庸俗等等坏作风、坏风气彻底改变掉。

马扩来到真定治事以后,他的立足点站得高了,对战局的全貌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战争前途也产生了乐观的想法。这时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包围东京。靖康君臣,惊慌万分,有的主张派人到金军军前去乞和,有的主张渊圣皇帝弃京师出走,战守之策定不下来,人心越加惊慌。马扩身在前沿,心存魏阙,他针对那种悲观消极的情绪和一些没出息的主张,草拟了一道奏札,遣人密送京师。在奏章中,他分析敌我情况,设计作战方略,预测战争前途,最后提出了气壮山河的结论“可使(敌军)匹马不回”,确实起了令人振奋的作用。

在奏札中他说:

“虏人南寇,步骑无二万人。又时已春首,彼难久留,乞坚守京城,勿轻出兵,括取官私马,无虑三万匹,召募敢勇必战之人,各授器甲,略阅队伍,每五千人为一项,分屯要害。密檄诸道勤王之兵,并力齐进,预戒河东、河北多设邀截。彼不过二月中必退,京师之兵蹑其后,河外之兵逝其前。彼方阻河势迫,乘机击之,可使匹马不回。”

在这道预见很强的奏札中,他谈到的许多事实都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它标志着马扩在政治军事上成熟的程度。

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在雄割据天下纷扰之际就预见到以后三分的大概轮廓,用后来的历史事实来印证他的预言,一一如同符契。它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献。可以说马扩的这道奏札也是一篇军事上的《隆中对》。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牵风记 ·主角 ·北上 ·应物兄 ·江南三部曲 ·这边风景 ·生命册 ·繁花 ·黄雀记 ·你在高原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