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古文观止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观止 >

宋人及楚人平·原文及翻译·《公羊传》

作者:马春  时间:2020-11-26 21:34:01

出自:《公羊传》      

【题解】

春秋时期,楚国与宋国交战。楚国的大夫司马子反去山坡上刺探宋国军情,恰好碰上了宋国大臣华元。司马子反向华元询问宋国的情况,华元据实以告,说宋国已经到了疲惫不堪的地步,老百姓为了活命,多相互易子而食。司马子反出于仁义,告诉他现在楚国已经粮草不济,顶多还能支撑七天。司马子反回到楚营后,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楚王,并成功劝说楚王退兵。这篇文章一方面赞许了司马子反的仁义,一方面又对华元、子反各自泄露军情的做法进行了贬斥。

【原文】

外平不书[1],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2]。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3]。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4],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5],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6]。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注释】

 [1]平:讲和。书:记载。

 [2]司马子反:楚国大夫。

 [3]堙(yīn):小土山。

 [4]柑:通“钳”,指让马嘴衔住木棍,不能进食。

 [5]矜:怜悯。

 [6]反:通“返”。

【翻译】

楚国和其他国家讲和的事情,鲁史是不记载的,这次为什么记下来了?是为了赞扬这次的讲和是由两国的大夫自己促成的。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自己促成讲和呢?楚庄王围攻宋国都城,他的军队只有七天的口粮而已,如果吃完这些粮食还不能取胜,就只有打道回府了。楚王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城中的动静。正巧宋国的华元也登上了宋城中的土堙,他看见了司马子反,于是就出来见他。司马子反问:“城中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了!”司马子反问:“到了什么程度?”华元回答说:“交换了孩子吃,劈开尸骨当柴火做饭。”司马子反说:“唉!真是疲惫到极点了!虽然如此,但我听人家说过:被围困的人往往让马嘴里衔一根木棍,然后再喂它,马没办法吃到草,外人看起来好像是马已经吃得很饱的样子,他们还把肥壮的马牵出来给客人看,表示不缺粮草。可是你为什么要说出城中的实情呢?”华元说:“我听说:君子见到别人困厄就会产生怜悯,小人见到别人困厄就会幸灾乐祸。我见你是个君子,所以以实相告。”司马子反说:“我知道了。你们努力防守吧,我军也只有七日的口粮了,吃完这些粮食还不能取胜,就不得不解围回国。”说罢,向华元作揖告别。

司马子反回到庄王那里,庄王问:“情况如何?”司马子反回答说:“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庄王问:“到了什么程度?”司马子反回答说:“城中的人交换孩子吃,劈开尸骨当柴火烧。”庄王说:“唉!确实是疲惫到极点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要攻下宋城,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经告诉他军中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勃然大怒,说:“我派你去侦察敌情,你为什么要把我军军情告诉他?”司马子反说:“小小的宋国,尚且有不欺骗别人的臣子,我们楚国难道可以没有吗?所以我也把实情告诉了他。”庄王说:“好吧,先住下来,不要再有什么举动了。尽管宋国已经知道我军军粮将尽,我还是要打下这里,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那么就请您住在这里好了,我请求回去。”庄王说:“你离开我回去,让我和谁一起住在这里?我也跟你一起回去吧。”于是带领军队离开了宋国。所以君子赞扬这次讲和是由两国大夫自已促成的。他们都是大夫,而为什么称他们为“人”?是为了贬低他们。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讲和的人是处在下位的臣子,这样做有越权之嫌。

【解读】

这是一篇解释《春秋》的经文,首句总起一笔,点明了《春秋》一书记载这件事的原因,即“大其平乎己也”。接着是详述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文末对这件事进行了褒贬。所以,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先总起论述,再叙事,最后以议论束尾。

此文通篇在“平”字上作文章。以“情”字立定一篇之骨。“不欺人”三个字即由“情”字生出,章法一线穿成。最后从两个“情”字结出贬意。全文结构巧妙,行文波澜不惊。

【文史知识】

宋、楚讲和一事

鲁宣公十五年(前594)春,楚师围宋。久攻宋而不下,楚王想要撤军。申犀在楚王马前叩拜说:“我的父亲直到将要死了也不敢违弃王命,大王怎能随随便便地放弃自己的命令呢?”楚王不能答。申叔这时跪倒说:“让士兵筑室而居,分田耕种,宋国必然屈服。”

宋人听说楚人将要长期围困下去,大恐,于是使华元夜入楚师见司马子反,说:“我君派我来告诉您国内虚弱不堪的情况,人们交换了孩子吃,劈开尸骨当柴火做饭。虽然这样,在宋国的城门签订屈辱的和约,我们即使是国灭身死,也是不肯答应的。请后撤三十里,我们唯命是听。”子反惊骇,与之结盟,而后向楚王禀报,楚师随后撤退三十里。

相关作文

五人墓碑记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青霞先生文集》序 沧浪亭记 《吴山图》记 报刘一丈书 瘗旅文 象祠记 尊经阁记

推荐热门作文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