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步步远风霾,川路展征一倍佳。竹菍蒲帆浑不用,橹声如雁下长淮。
编芦缚荻聚成堆,大舸多从江外来。试问老堤堤外柳,年年辛苦为谁栽?
【鉴赏】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诗人请假南归,这首诗写回家途中的愉快心情和旅途的见闻感受。发清江浦,意思是从清江浦出发。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在江苏省北部,大运河沿岸。
第一首写诗人满怀喜悦的心情,离开风沙迷漫的北国,一步步向山清水秀的南方靠近,喜悦之情,隐含在“南来步步远风霾”的淡淡叙述之中。北国的风沙,确实使人厌烦,饱受风沙之苦的北方百姓说:“面缸盖得再严,也要多吃三两面。”确是如此,风沙一起,无空不入;北风一吹,沙土扑面,混浊一团,确实使人感到难受。一旦离开北国,回到山清水秀的老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怎不感到欢愉亲切!诗人一大早就起来,从清江浦水路出发,景色分外美好!“一倍佳”,即加倍好,语言通俗易懂。头两句诗中的“霾(mai 埋)”指混浊的烟尘。“川路”,即水路。北国的干燥黄沙,南国的水路清新,形成自然的对照。现在是远离风沙向南而来,怎不感到心旷神怡!
“竹菍蒲帆浑不用,橹声如雁下长淮。”“竹菍(nian 念)”,挽船的竹索。蒲帆,即船帆。行船时既不用拉纤,也不用挂帆,看来是风平浪静。船夫有节奏地、慢悠悠地、轻松自如地摇着橹,橹声犹如雁鸟声声鸣叫直下淮河,向老家海宁摇去。这两句诗如同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这两句诗写船驶得快,人又愉快,快船快意,空灵飞动;而这两句诗也有此意,但船驶得不快,诗人在橹声的陪伴下,悠然自得直下淮河,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第二首诗写江中所见,写江岸的景象。江南的江口长着芦荻,秋天正是收获的大忙季节,有的芦苇已经编织好了,有的已经捆缚起来了,聚集成堆。这里是见物不见人。但不难看出忙碌的场面。“大舸多从江外来”,这就更忙更热闹了。大船运来了百姓日常生活的用品,运走了成堆的芦荻,看来此地是水上的交通要道,诗人只写“编芦缚荻”,只写大船从外江来,表面上很静,实际上隐蕴着繁忙。所以就有“试问老堤堤外柳,年年辛苦为谁栽”的感叹!老堤上,人来人往,年年承担着送来运往的任务。堤外柳,“年年辛苦为谁栽”为编芦缚荻的农民栽种,为大船运物的搬运工栽种,或者是诗人自身的感叹和写照。诗人远离家乡,犹如“堤外柳”,真不知道为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