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鉴赏】
甲午,为蒙古太宗六年,即金天兴三年 (1234)。这年一月十日,原从归德逃往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苟延残喘的哀宗,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走投无路,自缢身死。除夕之夜,被蒙古军拘管于山东聊城的元好问,独坐斗室之中,写下了他的亡国之痛。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起句中满含凄苦之味,感伤无尽,情绪低抑。次句用《史记·韩长孺传》故事: 汉大臣韩安国被捕入狱,“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燃乎?’”表明自己曾经对时局还抱着一丝幻想。“暗中”、“坐守”,切合作者被拘管的处境。身不由己,无能为力,只有“望” 而已。
“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太官”,掌管皇帝饮食的官。“曲饼”,酒糟压成的饼。《晋书·愍帝纪》: “京师饥甚,太仓有曲数十饼,曲允屑为粥以供帝。”“胶船”,传说周昭王南攻楚国,准备渡过汉水,当地人以胶粘船以进,至中流,胶溶船解,周昭王遂溺于水中而死。这联用两个典故,以恶愍帝和周昭王比喻哀宗。在两个典故之间,用虚词“已恨”、“争教”,来巧妙地联系和递进,十分流利畅达,同时反复表明了自己对哀宗的一片赤心,一层深似一层,痛切之感,溢于言外。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两句回顾了金朝的全盛时期。侯外庐、冒怀辛两先生在《元好问诗词集序》中说:“他的《甲午除夜》诗中有‘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这句。据《金史·刑志》有《大定重修制条》十二卷,又有《明昌律义》,系采前代刑书宜于今者以补遗缺。于此可见当时推行法治,有一定的规模。当时史料记载:‘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号称小尧舜。’历史资料不可尽信,有夸张也有失实之处,然而从元好问诗词中,可以看出在金世宗、宣宗(大定、明昌)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两句中,元好问对过去的繁荣,表现了深深的怀念之情;对得之不易的全盛毁于一旦,字里行间又充满着无限的痛惜之心。故明代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元遗山“‘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不忘前朝之盛,亦可念也。”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两句总结全诗,作了水到渠成的结束。“甲子”句,明确点题,并与首联相照应。“尽”,既是一年之尽,又是国家之尽,词意双关。“甲子两周”,指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收国元年(1115)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恰好为一百二十年。在一年已尽之时,来怀念故国的灭亡,备感神伤,作者将凄苦的老年之泪,洒向南天,来纪念金国的灭亡和哀宗的蒙难。“空将”二字,透露了作者眼见寒灰已不可复燃,内心充满的无限怅惘之情。随着衰泪的抛洒,在哀伤幽怨的情绪中,如闻呜咽之声,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