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作文网 · 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

谭嗣同《崆峒》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01 16:21:47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鉴赏】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篇纪游的作品。“崆峒”,即崆峒山,在甘肃省平凉县城西30公里,海拔2100米,泾河流经山下。其山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古迹甚多,历来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谭嗣同成年后曾从军新疆,入巡抚刘锦棠幕府;刘辞官后,谭嗣同亦多次来往新疆、甘陕、两湖、江浙一带,察视风土,联络爱国志士。这段时期,大约是光绪四年(1878)至光绪十五年(1889)。因此,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只能大体定在这一时期内,具体的时日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诗的首联二句“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描述了崆峒山高拔苍茫的气势。第一句言山高是毋庸置疑的,但高到何等程度,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斗星”,星宿名,属天市垣共五星,在武仙座内。《易经》 曰: “日中见斗。”疏云: “处日中盛明之时,而斗星显见。”据此,作者以“斗星”泛指星斗,谓星斗被众峰吞没,更突出了山势的高兀。第二句慨叹崆峒山与泾水的青苍迷茫,能使“剑气”为之昏晦。“剑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抽象概念,随上下行文而有褒、贬两种不同的具体含义: 其贬义为兵气、暴戾之气,其褒义为正气、侠义之气。此处是用其贬义。

崆峒山之气势如斯,其山景又如何呢?接下来,作者的笔锋转向山中景物的描绘。崆峒山的景色是丰富的,迷人的。

颔联承前,绘出了山景的雄浑: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茫茫的云海,要隔断青山与人世的联系,免其遭受人世间尘埃的污染。“上天梯”是登达山顶的必由之路径,两侧石峡壁立,望之如门,中砌石梯,似上天之路。因此路径穿峡而至峰顶,故作者云“划开”,非常形象。此联描述的是作者远望所得的印象。

颈联“松拏宵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描绘山景的神奇,是作者进入山中近距观察所得的印象。松树挺拔直冲霄汉,有如飞龙争斗;苔藓覆盖着奇形怪状的山石,恰似野兽奔腾。作者的手中似挥动着一支神笔,所指点之处,立即化静为动,使山中景物更富生趣。出句中“拏霄汉”,由李贺《致酒行》诗“少年心事当拏云”句之“拏云”稍加变化而来,谓能上千云霄。

尾联“四望桃花红满谷”一句,描绘出山色的妍丽。由此句可知作者是春游崆峒山。放眼望去,四下里树树桃花盛开,映红了整个山谷。美好的春景春色,勾起了作者对老家湖南的怀念之情,故于末句吟道: “不应仍问武陵源。”武陵在湖南省,为汉代之郡名,即今之长德县。晋人陶渊明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其略云: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文章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不受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人据此文而常称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为“世外桃源”。作者触景生情,用此典以托乡情;另一方面,作者用这一典故寄托自己渴求消弭外祸的良好愿望。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是单纯的写景。其实任何一个仔细的读者,从作者刻意勾勒的画图中,都会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正是由于在自然景物中作者熔铸进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自己的美学理想,自然景物才显得如此雄浑生动。诗中所表述的艺术形象,正是作者自己对祖国、对生活热爱的艺术体现。 

相关作文

谭嗣同流血祭变法 谭嗣同《狱中题壁》原文+赏析 《谭嗣同传》读后感1000字 谭嗣同笑迎死亡 谭嗣同《潼关》原文+译文 谭嗣同的爱国故事 谭嗣同《仁学》原文及鉴赏 谭嗣同《览武汉形势》原文+鉴赏 谭嗣同《儿缆船》原文+鉴赏

推荐热门作文

汤显祖《青阳道中》原文+鉴赏 江湜《由常山至开化山行绝句》原文+鉴赏 高启《田舍夜舂》原文+鉴赏 李攀龙《挽王中丞(录二)·司马台前列柏高》原文+鉴赏 杨基《岳阳楼》原文+鉴赏 吴伟业《采石矶》原文+鉴赏 杨慎《病中秋怀》原文+鉴赏 黄溍《上岩寺访一公》原文+鉴赏 林鸿《送高郎中使北》原文+鉴赏 王又曾《同张玉李登雨花台作》原文+鉴赏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