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清妙遗九州,独居云外之高楼。春来不学空房怨,但折梨花照暮愁。
【鉴赏】
本诗是作者在道光六年丙戌(1826)三十五岁时作。这年,他参加会试不第。这科,刘中受参加审阅试卷,得浙江湖南考生二卷,经义策论都很深博,他说:“此必仁和龚君自珍,邵阳魏君源也。”极力劝主考官录取,不听。他作了《伤浙江湖南二遗卷》诗。这是作者被主考遗弃。诗说:“美人清妙遗九州,独居云外之高楼。”不说代表封建统治者的主考官抛弃了他,却说美人抛弃了九州,九州指中国,指中国的封建统治王朝。这是为什么?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说:“世与我而相违”,世俗的要求与我的志趣相违反,所以只好辞官归去,这是就世俗的需求和我的志趣来说的,是比较客观的说法。到李白《古风》十三:“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先提出严君平弃世而不仕,再提出世亦弃严君平而不用。这就把严君平的不仕放在封建统治者的不用之上,自珍再进一步,光提美人抛弃的封建王朝而不仕,不提封建王朝抛弃他而不用。自珍在三十岁时,在内阁充国史馆校对官。以他的才智学识,清王朝只用他做个校对,等于抛弃他,他到三十五岁参加会试,又被主考官抛弃,他也看不起那样的主考官,不屑于说他的被抛弃,说是他抛弃那样的王朝,因此比喻“独居云外之高楼”。李白《古风》十三里说:“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指天上银河上的仙人知道严君平,赞美严君平的高名。这里“独居云外之高楼”,也讲美人处境的高出世俗,跟李白诗的用意相似。
再看下联:“春来不学空房怨,但折梨花照暮愁。”他自比美人,他的弃世,也含有“世亦弃君平”的意思,即含有被遗弃的含意。曹丕《燕歌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弃妇就不免有空房的悲哀。他既然认为是他要抛弃这样的王朝,所以不学弃妇守空房而怨恨,“但折梨花照暮愁”,这个愁是因为生在那样时世而哀愁,为自己不得已弃世,自己的才华无从施展而发愁。这里用了“折梨花”,用周邦彦《水龙吟·梨花》:“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梨花是洁白的,所以可以照夜,可以“照暮愁”。因为有愁,所以“不成春意”,正与梨花相合。
这首诗设想奇特,不用弃世的旧说,新创“遗九州”的新说,就显出独创来。既说“不学空房怨”,是不怨了,但又说“照暮愁”,还是“愁”的。不怨而愁,这时就可供体味。又用“折梨花”,梨花缟夜,既与暮相应,又梨花如雪的皎洁,可与美人的志趣高洁相应。再就这首诗的音律说,前二句用古诗体,后两句用律调,也显出奇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