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作文网 · 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

高启《送谢恭》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1-30 20:56:24

凉风起江海,万树尽秋声。摇落岂堪别?踌躇空复情。帆过京口渡,砧响石头城。为客归宜早,高堂白发生。

【鉴赏】

谢恭,作者的友人,字元功,能诗文。细玩诗意,本篇似当是作者在故乡苏州送谢溯江而上,前往金陵之作,诗虽别无深意,但却把挚友相别时的意绪,表现得婉转曲折,淋漓尽致。

开篇二句,气象雄远苍茫:江上忽来凉风,于是,远远近近,千树万树,响起一片萧瑟的秋声。这就为下边别情的抒写,创造了一个极佳的背景与氛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宋玉《九辩》以来,秋与悲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悲秋意识遂成为历代众多的文人特殊的心理积淀。而“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后来更把秋与别直接联系起来,使它成为抒写别情的典型环境、气氛。因而次联曰:“摇落岂堪别?踌躇空复情。”正当此草木摇落的悲秋时节,要与友人作别,人情将何以堪?惟因不堪,故而犹豫徘徊,迟迟不能分手而去。然与友人又终不能不别,所以尽管踌躇,情怀难已,终是徒然。

朋友终于要起程了,于是后四句转而写友人行程之预想和嘱其早归之意愿。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石头城,指南京。“帆过”二句,说他的船将经过京口津渡,到达南京时当是砧声四起的黄昏时分。这里,“砧响”二字用得极考究。砧,捣衣石。古时妇女每每于秋夜用木杵于石砧上捶捣衣料或成衣,制作、准备寒衣,寄给征夫或游子。因而它不仅显示了凉秋季节,且极易引发乡思。“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宋之问 《明河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 《子夜吴歌》)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身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 能诗文的谢恭,对这些自然是熟悉的。那么,当他舟至石头城时,四处传来的砧杵声,能不引起他的“故园心”么?这样,末二句望其早归之意,便是水到渠成,顺势写出的应有之意。“高堂白发生”,何况双亲已老,本即不该远游。有此一句,更觉神完气足。 

相关作文

高启《寻胡隐君》原文+赏析 书博鸡者事 高启《陈氏秋容轩》的诗意 高启《跋眉庵记后》翻译 高启《静者居记》翻译 《明史·高启传》翻译 高启《书博鸡者事》翻译 高启《水上盥手》原文+鉴赏 高启《明皇秉烛夜游图》原文+鉴赏

推荐热门作文

汤显祖《青阳道中》原文+鉴赏 江湜《由常山至开化山行绝句》原文+鉴赏 高启《田舍夜舂》原文+鉴赏 李攀龙《挽王中丞(录二)·司马台前列柏高》原文+鉴赏 杨基《岳阳楼》原文+鉴赏 吴伟业《采石矶》原文+鉴赏 杨慎《病中秋怀》原文+鉴赏 黄溍《上岩寺访一公》原文+鉴赏 林鸿《送高郎中使北》原文+鉴赏 王又曾《同张玉李登雨花台作》原文+鉴赏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