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鉴赏】
本诗重笔应在颈联:“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他乡做客,无论感受、心情,都别是一番滋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景色并非不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情趣也并非不雅;然而异乡异客,总切桑梓之思。想念既甚,便给江汉二水,龟蛇两山,都蒙上了一层淡淡哀愁。
但乡思之来,也非无缘无故。作者就说过:“情无定位,触感而兴”(《谈艺录》),只是其来时“朦胧萌圻” (同前)而已。可以想见,在东西南北船舟四会、车马交驰,廛闬(han,里巷的门)扑地、冠盖满城之地,诗人举目无亲,在寂寞凄凉之余,才颓然就枕的。此时三街六市,正自歌吹入云,华灯之下人影幢幢,谁曾入睡了?想来想去,还是“月是故乡明”呵。桑梓之思的来临,是很自然的。
再从诗人当时所处客观自然环境去探求:高斋独卧已是一苦,而雨声淅沥,入耳生悲,扰人梦寝,又是一苦。转侧之际,自然会想起虎丘晴霁,远寺钟声的故乡景色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当然,这种心情也非仅仅来自当夜,连日来的感受早就种下因子了。小楼遥望,这时的洞庭湖水,想还在散发骄阳余热,湖边也仍是绿叶成阴,长江边、汉水畔的景色也何尝不如是?正阳光似染,叶绿如流呢!秋天究竟尚未到来,但,怎么这潇水湘水之地,便有一抹薄薄秋光了?怎么这江南汉北之地,也有一派萧萧秋意了?日照不暖,拂面风凉,为什么?是诗人落拓情怀、萧瑟心事(此与诗人的佗傺遭遇有关)所致。这种心情,诗人自忖有谁能知,所以才有“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的衰飒言语和凄清心情。也正是这凄清心情才会引起此后对故乡的深切怀思的。
乡思萦结,不能自已,忽听得过早南来的孤雁的一声鸣叫,这就把诗人的心思引入更深一层了。我固异乡漂泊,功业无成,你大雁呢,又为了什么对这长征之举如此热爱,竟不辞辛苦从遥远的天外飞来呢?为什么还不到季节便率尔启程了呢?问大雁,大雁回答不了诗人的问题,诗人也回答不了诗人自己的问题。诗也就此戛然而止了。“故园今夜月,应照魂梦还”(笔者语),如果诗人已进入梦乡,该是这样了吧?
顾起纶《国雅品》引王无美评徐祯卿诗,谓“如飞仙游天,不染尘俗”,顾起纶也赞徐诗“婉而有味,浑而无迹”,此诗可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