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作文网 · 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

陈子龙《交河》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1-30 11:34:48

乌啼征马动,曙色散滹沱。海气通三岛,天风静九河。沙平边草断,日淡塞云多。百里无烟火,空村客自过。

【鉴赏】

乌啼声声惊破滹沱河的曙色之时,一位气宇轩昂的志士,又驱马上路了——他正是北上京师呈请起复的陈子龙。

这还是崇祯十三年初夏,诗人一路北行,发下邳,经峄县。“徘徊淮泗之间”,然后又“渡黄河”,穿东阿,目睹了高唐的大旱,过了德州不久,便来到了这河间府的交河(今河北交河)。当时正值清军南扰时期,崇祯十二年济南城一度被攻陷。故德州、汝上一带,也成了“防胡”的前沿,呈现着“危旌荒草动,昼角海云生”的紧张气氛。

不过交河似又不同,此刻在晨色里显得分外安谧。诗之开篇两句,正展示了诗人客中启行的美好心境: “征马”在“乌啼”声中催动,“曙色”在滹沱河上扩散,是一个清爽宜人的夏晨。一路目击的“淮泗大风多”(《途中》),“胡尘吹不息”(《经高唐伤旱》)景象,曾带给诗人几多烦恼,而今似乎全被清亮的滹沱河水洗净了! 当他放目远眺之际,世界也仿佛空灵、安和了许多。“海气通三岛,天风静九河” 的奇句,由此涌上胸际。“三岛” 即神话中的海上三山——方丈、蓬莱、瀛洲。“九河”则指滔滔黄河: 它自孟津北出,便化为九道巨流滚滚而东,传说其古道即在德州、天津之间。诗人举首东望,仿佛见到海上的茫茫云气,直涌向缥缥缈缈的神仙“三岛”;回身南顾,往日波涛汹汹的黄河,此刻竟也随着烈烈“天风”的静歇,而变得安谧异常。这两句写的似为实境,其实带有浓重的想象成分:因为诗人驱马在交河道上,既望不见数百里外的大海,也看不到“九河”全景的。但他借助想象,却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前句似动而静,在蒸腾的“海气”中竖起神奇的“三山”,给人以恍然不在人间的空灵之感;后句静中寓动,从“九河”刹那间的静歇中,人们还可想见,它原先在“天风”中沸涌澎湃的雄影。诗境极为开阔。

诗情的跌转发生在五、六二句。随着天光的大亮,诗人才猛然发现,眼前的真实景象,其实与一路所见并无不同。“沙平边草断”,无边的沙尘压盖着断草,这不正是“胡尘吹不息”、“四月无春草”的高唐旱象的重现么?“日淡塞云多”,清军攻陷济南后,这交河也已是拱卫京师的边塞,在时时涌升的烟云之中,连白日也一样黯淡无光!“天风静九河”的美好瞻望,由此为郁郁塞云所遮蔽;晨色中浮漾的几多生机,至此全为沙平草断景象所窒息。诗人的心境变化,句中虽无一语说及,但在上下联的鲜明对照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不过,这都只是“物”景;最令诗人触目怵心的,还是那“百里无烟火”的荒寂“人”境。社会之是否安定,往往可从乡间的烟火之景上显示。司马迁在谈到汉文帝时代的安定局面时,就有过这样一段深情的描绘:“百姓无内外之虑由,得息肩于田亩……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史记·律书》)而今正当红日上升的朝食之时,诗人本该见到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的美好乡景。然而所过之处,却是村村空寂,哪有青烟红火?“空村客自过”,既无烟气,亦无人声,只有一位孤清的过客即诗人,在村头踯躅。全诗就在这喟叹声中收止;读者眼前,还恍见忧伤诗人身影之踽踽远去,渐渐消失在荒路淡日之中。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的小诗,其情感之抒发,全借画面景象的变换传达。前半首描摹美好的晨景,由实入虚,画面清奇而阔远,传达的是一种曙色朦胧中浮漾心间的安谧情思;后半首由虚而实,展示途中所见荒寂景象,色彩黯淡,表现的是一位关注民生疾苦志士的悯伤之情。情感的变化,就寓于前后画面、色彩的明暗映衬之中,便造成一股撞击读者心胸的深沉感慨力量,令人读罢嗟叹不已。 

相关作文

陈子龙《渡易水》原文+赏析 陈子龙《卖儿行》原文+鉴赏 陈子龙《钱塘东望有感》原文+鉴赏 陈子龙《小车行》原文+鉴赏 陈子龙《庐居·行遁山河改》原文+鉴赏 陈子龙《重游弇园》原文+鉴赏 陈子龙《谒金门·五月雨》简评 陈子龙《诉衷情·春游》简评 陈子龙《画堂春·雨中杏花》简评

推荐热门作文

汤显祖《青阳道中》原文+鉴赏 江湜《由常山至开化山行绝句》原文+鉴赏 高启《田舍夜舂》原文+鉴赏 李攀龙《挽王中丞(录二)·司马台前列柏高》原文+鉴赏 杨基《岳阳楼》原文+鉴赏 吴伟业《采石矶》原文+鉴赏 杨慎《病中秋怀》原文+鉴赏 黄溍《上岩寺访一公》原文+鉴赏 林鸿《送高郎中使北》原文+鉴赏 王又曾《同张玉李登雨花台作》原文+鉴赏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