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论语精读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论语精读 >

中庸之德

发布时间:2022-06-04 20:59:3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2)矣乎!民鲜(3)久矣。”(《论语·雍也第六》)

【注释】

(1)中庸:中,不偏不倚,既无超过也无不及。庸,合乎平常而长存不变的理。

(2)至:达到至高,可通达极致的境界(或说很重要)。

(3)鲜:音“显”,稀少。

【语译】

孔子说:“中庸这种德行,是可以达到极致而无止境的呀!(或说是很重要的呀!)可是人们少有这种德行已经很久了。”

【研析】

中庸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人的意念、思想、心态似乎有能力自觉地调整,如果能透过感受、觉知、沟通调整到一种中和的均衡状态,回归天人合一的规律、原理的正确状态,可能就稳定下来而不偏离这个正确状态,这可能就是生命万物荣枯的关键原因。在这个正确状态下,人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的都是这种中庸德行,修养中庸德行可以使自己的心更稳定、心态更正、生命更繁荣,成为君子,也是达到更高的极致,通向尽善尽美境界的途径。

这么重要的德行,当时的人却很少能具备,难怪孔子要慨叹:“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为什么人遗失了这么重要的德行而调整不回来?为何人长期处于偏离正确状态而不能归正呢?当然生命本身的愿望是很主要的,人如果自己不想修正自己,归顺正道,那只会越来越迷失,越来越没有希望返本归真了,也不用奢望什么中和、均衡、正确、稳定、繁荣、天人合一等美好的状态了,甚至麻木到完全觉察不到中庸的重要了。

【延伸思考】

1、中庸这种德行,为什么在孔子那时代就已经很少有人具备了呢?古时候不是有很多诚实又善良的人吗?

2、想想看:现在社会上是不是也有很多诚实又善良的人呢?

【参考】

这些现在社会上认为的善良人,在孔子那时代的人的眼中可能是远远不够诚实善良的;同样的,孔子那时代的诚实善良的人在尧舜时代的人的眼中可能也是远远不够诚实善良的,而尧舜时代的人可能有比较多的人具备中庸这种德行。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人心离中庸越来越远,但是每个人都是从小在那个时代社会的有限时空中长大的,很难察觉到社会人心已经离中庸很远了。只有跳出有限的社会时空,从整个历史时空来看,才能觉察到现在的社会人心已经偏离真正的中庸很远了,真正的中庸是超越有限时空而不变不动的,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降低标准。而道德越来越败坏的社会,也有属于那个有限时空的中庸,却是越来越偏离的,越接近“小人而无忌惮的中庸”。在很败坏的社会里,较好的人可能认为自己很不错,接近中庸,但实际上,整个社会已经偏离中庸很远了,社会上不错的人其实也已经离中庸很远了,但自己却很难察觉出来,对中庸的重要也重视不起来。

3、中庸这种德行要如何实践?境界为何能提高?

【参考】

既然中庸有调整自己的思想念头和言行、合乎平常而长存不变的理、可以达到更高境界等涵义,所以还是有要不断地学道理、修心养、不断地升华的问题。当自己的心合乎某个境界的道理,就不会再制造那个境界的问题了,我们的认识也就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标准了。那么我们再学更深层的道理,在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再提高自己的心,调整思想念头,摆正与人事物的关系,使自己能表现中庸德行,境界就又提高上去了。为什么能提高?是不是修心养达到中庸德行,就是心提高达到更高境界标准的过程?合乎中庸之道了、表现中庸德行了,是不是就已经是那一境界中达到最高的德行了?是不是就达到了提高境界的标准了?

【阅读资料】

君子和而不流

子路向孔子请教说:“先生能告诉我什么叫做强吗?”

孔子问道:“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还是北方人的强呢?还是你想要学的强呢?”

子路回答说:“这难道有什么区别吗?”

孔子说:“当然有区别了。宽厚温和的教诲别人,对于横暴无礼的人不以牙还牙的进行报复,这就是南方的强。君子也拥有这种品格。把刀甲冑当做枕席,时刻都不离开武器和戎装,视死如归,这就是北方的强。好刚强的人属于这一种。”

子路问道:“先生认为什么才是我应该学的刚强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可以随和,但是并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君子要做到和而不流,就要立定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国家政治开明,自己也不改变穷困时的守;国家暴虐,没有德政,至死也不改变平生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做人应该坚持合乎正道的主张和原则,不能随波逐流,依正道选定的价值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激励自己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勇往直前,以无畏的勇气、毅力和信心去实现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 ·于丹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儿童版山海经 ·山海经异兽录 ·东周列国志 ·浮生六记 ·易中天品三国 ·论语精读 ·岳飞传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