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2),窃比(3)于我老彭(4)。”(《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述而不作:述,阐述。作,创作。
(2)信而好古:喜欢古人且相信古人的言论事迹。
(3)窃比:私自比拟。窃,私自,私下。
(4)老彭:人名,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臣,见于《大戴礼》。但学术界另有说法是指老子和彭祖两个人。
【语译】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深信并且十爱十好古代的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研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敬重与保存文化传统的十精十神。孔子的一生述而不作,只是删《诗》《书》(《诗经》、《尚书》)、定《礼》《乐》(《礼》、《乐经》)、赞《周易》,修《春秋》,编纂《六经》。他过世后弟子们才将他平时言论摘要记录下来,名为《论语》。西方有句谚语说:“传统是本能与理智之钥。”好的传统文化有其历久不衰的深义,人们在饮水思源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与成就,以俾于日后的发展,在优良传统文化之基础下走得更稳健!
【延伸思考】
1、想想看,中华五千年有哪些文化值得保留与发扬?
2、“述而不作”后来引申为忠实记录、不扭曲他人言语,你觉得现今哪些职业的专家都该有此道德?
(参考:编辑、记者、传记作家、史学家……)
【阅读资料】
敬神利乡,全县大治
诚心实意的敬信神灵,不仅能够端正身心,有利于做个好人,清吉平安;推而广之,还有利于一乡一县,乃至一个地区广大百姓的福祉。真是佛光普照,利己益民。现在讲一个发生在明代的真实故事。
刘安当上南宫县的县令以后,正值大旱之年,百姓饥苦。他就亲自带领属下职员向神灵乞雨,路过一庙,见该庙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庙侧有一石碑,倒在地上。石碑长一丈有余,他当即率众,想来把它扶起立好,但是力不从心,根本无法抬动。他就向神灵祷告说:“神如有灵,请让碑自立;并乞降雨,以解民忧。我刘安定重修庙宇,敬谢神灵!”第二天,雷雨突然大作,全县农田都得到雨水的润泽。农民受到实惠;那块倒地的大石碑,也自动的竖十立起来。刘安率众去叩谢神灵,并向朝廷汇报,请求重修庙宇,皇上大悦,下诏同意。
新庙落成后,刘安感慨本县在科举考试中,很久未有人才出现,就拿自己的薪俸,买了木料,送到学堂,对众生员说:“我把振兴本县科举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今后谁考试成绩优异,我就给他立木牌坊,表彰其功。”当年秋天,白圭经乡学推荐,考中进士,刘安真的给他立了乡贡进士牌坊。刘安还拿出薪俸厚赠白圭家长。从此乡县敬信神佛,民心敦厚,生员勤学。南宫县人才辈出,年年都有生员高中。百姓欢歌,全县大治。
正是:敬信神灵,久旱得雨;百姓解忧,老少欢善。敬信神灵,生员勤奋;人才辈出,如日之升。敬信神灵,全县大治;利国利民,光荣之至。善良的人们啊,有鉴于此,何不敬神信佛,以臻吉祥啊?
(出自《涌幢小品》)
【课后作业】
“敬天畏神”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除了上述的故事阐述中华文化有着神传文化之十内十涵外,你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的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