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论语精读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论语精读 >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布时间:2022-06-04 20:39:52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子曰:“富(1)而(2)可求(3)也;虽执鞭之士(4),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5)。”(《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富:财富、富贵。

(2)而:如果。

(3)求:指合于道,可以去追求。

(4)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5)所好:非指财富,而是指原则理想。

【语译】

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就算是执鞭的卑微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无法以正当手段求得,那么还是追随我所好的理想吧!”

【研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就不用费心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一切必须符合于道,若是所追求的事物违背正道,宁可舍富贵荣华也要坚持走正路。

【延伸思考】

1、在什么原则下,孔子不反对追求富贵?

2、你觉得做卑微的差事会很丢脸吗?(如扫街、割草、洗碗盘等事)

【阅读资料】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陶渊明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少年时期的陶渊明,对国家社会怀大志,曾自许“猛志逸四海”。但他身处乱世却有志不得伸,只做过几个小官,在作官时期,他常勉励自己守“真”守“道”,期望自己的言行合乎一个圣人的标准。就在他担任彭泽令的期间,因不愿戴冠束带迎接官品不佳的督邮,“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的陶渊明,选择挂冠解印而归回田园。

当时他写了“归去来辞”一文以见其志,序文中说:“质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在‘饥冻’和‘违己’的矛盾下,他做了不容易的抉择。这意味着妻儿将和他一起挨饿,意味着没钱买他最的酒……。他甚至在饥饿的驱使下向人乞食!一代文豪苏东坡读到他的“乞食”诗也不禁为他感到悲痛!

但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中,他却始终无怨无悔、安贫守道,他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自我期许,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担忧。可见陶渊明对自己是了解透澈的;与其在浑浊的溪流中随之浮沉,心中无法宁静,不如跳出这浑水,给自己的灵魂自由。对他而言,“违己”甚于“饥冻”。于是,为了做一个尊贵的“人”,他舍弃世俗的虚名,选择隐居务农,回到山林的怀抱,回归生命中真实的自己。

可见,现实生活的苦难并不会挫折一个有智慧与决心的人。陶渊明的勇气令人佩服,若非真正了解自己,若非热切地想寻求生命的价值与自由,一般人很难在利益当前做出抉择。身处乱世,举世皆浊,陶渊明能不同流合污,不出卖灵魂,尊重己志,选择挂冠求去以无愧我心。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呢?

【课后作业】

1、陶渊明的故事和孔子于本章所阐述的道理有无相通之处?请说说看。

2、如果你正需用钱,在路上意外捡到一包钞票,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 ·于丹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儿童版山海经 ·山海经异兽录 ·东周列国志 ·浮生六记 ·易中天品三国 ·论语精读 ·岳飞传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