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论语精读 >

发布时间:2022-06-04 18:59:2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4)。”(《论语·泰伯第八》)

【注释】

(1)劳:劳倦。

(2)葸:音“喜”,畏惧、退缩。

(3)绞:急切。

(4)偷:感情淡薄、冷漠。

【语译】

孔子说:“一味要求恭敬,而不懂得以礼节制,就会劳倦;一味要求谨慎,而不懂得以礼节制,就会变成畏怯多惧;一味凭恃武勇,而不懂以礼节制,就会作乱闯祸;一味要求爽直待人,而不懂以礼节制,就会尖刻伤人。居上位的人,能够厚待亲长,百姓自然会兴起仁厚的风气。居上位的人,能够不遗忘、背弃故交旧游,百姓自然不至于冷漠待人。”

【研析】

“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礼”,包含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在《礼记·哀公问》中,他明确指出:“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所以,他认为讲礼,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其神。

“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礼”的神固然重要,而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他教育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理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礼”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质,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因而在神上与“仁”德互相渗透贯通,所以孔子明确地把二者结合起来,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延伸思考】

1、想想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中,有哪些有符合礼法的规范?又有哪些没有符合需要改进的?

2、仁厚、善良的风气是人人所喜的,不管在社会上、在家庭中、在学校等,而要有这美好的环境,得靠人人做起,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到那些事呢?

【成语故事】

安步当车

颜斶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位贤士,他为人淡泊名利,不但博学多闻,品德高尚,他的起居生活更是简朴。

有一天,齐宣王因慕名而召见他。齐宣王见到颜斶便说:“颜斶过来。”不料,颜斶以相同的语气回答:“大王您过来。”

齐宣王听了十分恼怒。宣王身旁的大臣纷纷责问颜斶说:“大王是君,你是臣,怎可无礼叫大王过来呢!”颜斶说:“如果我上前去,这表示我贪求权贵而逢迎奉承;但要是大王能过来,正说明大王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明君,这样不好吗?”

齐宣王听后,忍不住生气的大声问道:“你说,到底是君王尊贵呢?还是士人尊贵?”颜斶镇定的回答:“自然是士人尊贵,这可是有历史根据的。从前秦王在攻打齐国时,就下过一道命令:‘谁敢在贤士柳下惠的墓地五十步砍柴者,一律处死。’同时又下另一道命令:‘谁能砍下齐王首级,就封侯并赏千金。’如此看来,贵为一国之君的头,竟不如一个贤士的坟墓啊!”

齐宣王听后自觉理亏,便想用荣华富贵来留住颜斶。不过,颜斶立即向齐宣王婉谢说:“我一向粗茶淡饭惯了,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我觉得慢慢走路就像乘车一样,延迟吃饭时间,让肚子饿点再吃,也能像吃肉那样美味了,清静无为,自得其乐,一个臣子该说的话 我都说了,让我回家吧,我想过自食其力的生活。”说罢就向宣王拜别而去了。

“安步当车”的意思是用慢慢走路代替乘车。后人把“安步当车”引申为成语,比喻勤俭不贪富贵,能安于贫苦的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于丹·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儿童版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东周列国志·浮生六记·易中天品三国·论语精读·岳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