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论语精读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论语精读 >

忠告而善导之

发布时间:2022-06-04 17:29:11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1)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2)自辱焉。” (《论语·颜渊第十二》)

【注释】

(1)忠告:尽心规劝。告,古音“故”。

(2)毋:不要、莫。

【语译】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尽心规劝并且善意地开导他,如果他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研析】

朋友之间的互动关系,相当复杂也有着无限可能,孔子因材施教,问答也很有针对,子贡口才好,如果心修养也很好,就能善用口才“忠告而善导”朋友,达到很好的效果;反之,误用口才也可能使自己自取其辱。

口才这方面技能好,不等于心修养也那么好。如果我们做不到以理启发人、以善心感动朋友,那所谓的“忠告而善导”是不是容易流于说服?真正能起作用的是待人的真诚、语气中的善心,加上话中的道理,不是口才本身,没有好口才,一样可以表现出真诚、善心和道理,但是不正确的社会风气和导向,常让人追求时尚,随大潮,舍本逐末,忘记待人之道,贵在真诚、善良和宽容谅解等高尚品德的沟通交流,其实“以友辅仁”才是正确的交友态度。

本着待人的真诚、语气中的善心,加上话中的道理、“以友辅仁”高标准对待朋友,可能做起来不容易,如果能坚持下去,心可以得到不断升华,能形成良循环。那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成熟起来之路,以后对待朋友,“忠告而善导”的效果就会很好,但是过程中还没成熟时,真诚、善心和学道理都还很不足,“忠告而善导”的效果不行时,就应该查找自己心的不足、学道理,修去很多的执着和欲望。因为这些不足不去,我们的真诚、善心和学道理就不够,就没法成熟。“忠告而善导”的效果不行时,还不懂得查找自己的不足,可能就要“自取其辱”了,因为你可能就陷入具体问题中去了,向外找解决办法了。

【延伸思考】

1、想想看:回顾一下,当朋友有过失而不自知时,你有没有帮朋友指出来?你有没有给朋友忠告和善导?你真的是在为朋友着想吗?或者是在为自己设想比较多呢?通常你的语气中善心够不够呢?你会为朋友分析明白道理吗?通常你给朋友忠告和善导的效果如何?效果不好时,通常你会怎么想?朋友又是怎么认为你呢?你有没有因此而导致“自取其辱”的情况?为什么会那样呢?下一次再碰到这种情况时你会如何处理呢?

2、反过来再想想:回顾一下,自己是否曾经有过失而不自知呢?朋友有没有帮你指出来?朋友有没有给你忠告和善导?你觉得朋友真的是在为你着想吗?或者朋友其实是在为他自己设想比较多呢?你觉得通常朋友的语气中善心够不够呢?朋友会为你分析明白道理吗?通常朋友给你忠告和善导的效果如何?效果不好时,通常朋友会怎么想?你又是怎么认为朋友呢?朋友有没有因此而导致“自取其辱”的情况?为什么会那样呢?下一次再碰到这种情况时你会如何处理呢?

【历史故事】

君子之交淡如水

范仲淹在泰州当官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年仅二十岁的富弼。一见面之后范仲淹对富弼大为欣赏,认为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还替他做媒,让他做了晏殊的女婿。

几年以后,因为当时在山东一带多有兵变,有些州县的长官看见乱兵来攻打不是进行抵抗,而是开门延纳,以礼相送。兵变被镇压后,朝廷派人追究这些州县长官的责任。

富弼很生气地说:“这些人都应该被判处死罪,否则的话,就没有人再提倡正气了。”

范仲淹则说:“这些县官进行抵抗的话,又没有兵力,只是让百姓白白受苦罢了,他们这种做法,大概是为了保护百姓采取的权宜之计。”二人意见不同,争执起来。

有人劝富弼说:“你也太过份了,你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大恩大德了吗?你考中进士后,皇帝就下诏求贤,要亲自给天下的士人考试。范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马上派人把你追回来,还给你准备好了书房和书籍,让你安心温准备考试,你因此被皇帝赏识,难道你都忘记了吗?”

富弼回答说:“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范先生举荐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观点始终和他一样,而是因为我遇到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我怎么能因为报答他举荐我的情意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呢?”

范仲淹听后说:“我欣赏富弼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友朋之道。儒家认为朋友是人与人之间除了亲情之外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朋友要待之以诚,友情应该建立在互相肯定、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在与朋友交往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主张,不盲从,不随便附和。这样的友情,虽然看起来像水一样平淡,但是却可以更加长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 ·于丹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儿童版山海经 ·山海经异兽录 ·东周列国志 ·浮生六记 ·易中天品三国 ·论语精读 ·岳飞传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