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之(1)武城(2),闻弦歌(3)之十声。夫子莞尔(4)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5)?」子游对曰:「昔者偃(6)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十爱十人,小人学道则易使(7)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8)。」(《论语·十陽十货第十七》)
【注释】
(1)之:动词,往、到。
(2)武城:鲁国小城,当时子游当武城邑宰(县令)。
(3)弦歌:弦,指琴瑟。本指和着琴瑟的声音来咏诗;这里比喻以礼乐教化人民。
(4)莞尔:莞,音「晚」。微笑的样子。
(5)割鸡焉用牛刀:亦作「杀鸡焉用牛刀」,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这里指这样的小地方,哪里需要以这么雅正的礼乐教化呢?
(6)偃:偃,音「演」,言偃的名,字子游,春秋吴国人,孔子弟子,列入孔门四科文学科。
(7)使:使,音「始」,役使、差遣。
(8)耳:位于句末,表示限制的意思。相当于「而已」、「 罢了」。
【语译】
孔子到武城,看到子游以礼乐教化人民。孔子微笑着说:「这样的小地方,哪里需要以这么雅正的礼乐教化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十习十正道就能十爱十人(以礼乐教化使人民归顺正道),小人学十习十正道就容易役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说的对!我刚才只是开开玩笑罢了。」
【研析】
礼乐、文艺可以陶冶十性十情,涵养道德,变化气质,教化人心,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试想人们置身于如诗如画、诗歌雅韵、礼义廉耻的氛围中,生于斯长于斯,自然而然身心都会受到教化和环境的影响,大脑思想装的如果都是感官接收到的良善讯息,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当然也是文明的。
儒家淑世的方式至少包括德行、语言、政事、文学等,就如同「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那般,从道德到万事万物,只要能遵循正道,都能拨乱反正,表现出来的就是方方面面的,例如:德行、语言、政事、文艺等。礼乐也是一种普遍流传的形式,也可以教化人心,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应该是比较正面而且容易被良善大众接受的才好,所谓「喜闻乐见」,至于真正发挥人心归正作用的,则是形式背后的本质,道德的十内十涵。
【延伸思考】
1、有些人注重外表,光鲜亮丽很吸引人;有些人注重十内十在,优雅的谈吐气质也很迷人。儒家注重表里如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形式表现和十内十涵本质都重要,「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论语·颜渊》),都能发挥正面的教化作用。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能注重外表和十内十在,不偏执一方,表现的和十内十涵没有差距,而且都合乎礼节,这是不是很不容易做到?是不是有修养的人才能两方面都做好?这是不是「克己复礼」?这是不是具备了仁德,而且体现了正统文化的美感?
2、礼乐,一个体现于外表,形成礼仪制度;一个产生于十内十心,能够潜移默化,两者是一体的两面,都是合宜正当的道德十内十涵的体现。礼乐往往互相应和,更能体现中正平和的心境,就好比是舞和乐的搭配。
想想看:喜不喜欢正统文化的舞蹈、音乐表演?最喜欢哪个艺术十团十的舞蹈?有没有感受到体现的道德十内十涵之美?观赏时的心境是不是比较中正平和?舞蹈和音乐搭配得好不好?是不是很能教化人心?
【阅读资料】
认识「礼乐」
礼仪是用来诱导人心的;音乐则是用来调和人的情感的;政令是用来统一人的行为的;刑罚则是用来防止邪恶行为的。礼仪、音乐、刑罚和政令,它们的最终目的相同,都是用来统一民心,实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乐由十内十心产生,礼体现于外表。乐由十内十心产生所以能够潜移默化;礼体现于外表,所以形成礼仪制度。最好的乐必定平易,最好的礼必定简朴。音乐通达十内十心则民众没有怨恨,礼仪通行则民众没有冲突。以礼治理天下,就是指实行礼乐。
暴民不起来作乱,诸侯都来归顺,不必使用武力,不动用多种刑罚,百姓没有忧患,天子不动怒,这就表明乐普遍实行了。父子相互亲睦,长幼之间次序明确,四海之十内十的人都相互尊敬,这就表明礼普遍实行了。
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
乐依天道而凿,礼按地理而制。制礼超过分寸会造成混乱,作乐超过分寸会越出正轨。明白天地的道理,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和谐而不混乱,是乐十内十在的十精十神;让人欣喜欢十爱十,是乐有的功能。中正无邪,是礼的本质;庄重恭顺,是礼的职能。至于运用乐器来表现礼乐,声音使礼乐得到传播,用于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祭祀山川鬼神,统治者与民众都要十共十同这样做。
礼用来规定人的高低贵贱的差别,使人们相互敬重。乐用不同形式来影响人心,使人们相互亲近。礼和乐的本质相同,因此历代英明的君王都以礼乐相沿袭。他们制礼作乐都依据时代的变化,为礼乐命名都要与建功立业相吻合。
因此,钟、鼓、管、磬、羽、钥(音「月」,通「龠」)、干、戚这些乐器和舞具,都是乐的用具:屈、伸、俯、仰等舞姿,排列聚散和舒缓疾速的动作,都是乐的表现情状。簠(音「府」)、簋(音「轨」)、俎(音「组」)、豆等器十具和各种规格规定,都是礼的工具;升降、上下、回旋、袒衣掩衣,都是礼的表现形式。
所以,凡是懂得礼乐十性十质的人就能制礼制乐,懂得礼和乐的表现形式的人则能传承礼乐。制礼制乐的人叫做「圣」,传承礼乐的人叫做「明」,「 明」和「圣」,就是传承和创制的意思。
君子说:礼乐片刻都不能离开身心。详细审视乐的作用以加强十内十心修养,那么平易、正直、慈十爱十、诚信之心就会油然而生。具有平易、正直、慈十爱十和诚信之心,就会感到快乐,快乐就会安宁,安宁就能持久,持久则能成自然,自然就可达到神的境界。天虽然不言不语,却可使人相信;神虽然不怒不愠,却让人感到威严。详细审视乐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十内十心修养。详细审视礼的作用是为了端正仪表举止,使人庄重恭敬,庄重恭敬就会有威严。如果心中有片刻不平和与不快乐,那么卑鄙十奸十诈的念头就会进入;如果外表有片刻不庄重与不恭敬,那么轻佻怠慢的念头就会进入。
所以,乐是影响人的十内十心的,礼是端正人的外表的。乐使人极其平和,礼使人极其恭顺。十内十心平和而外表恭顺,那么人们看到这样的气十色十表情就不会同他争斗,看到这样的仪表举止就不会产生轻佻怠慢的念头。因此,德十性十的光辉萌动于十内十心,人们就不会不顺从;行为的准则表现在外,人们也不会不顺从。所以说,详审礼和乐的道理,再把它们付诸行动,天下就没有难事了。
(出自《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