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论语精读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论语精读 >

夫子将仕矣

发布时间:2022-06-04 15:56:43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孔子时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诸涂(4)。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5),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6)而亟(7)失时(8),可谓知(9)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10)。」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货第十七》)

【注释】

(1) 货:又叫虎,季氏的家臣。

(2) 归孔子豚:归,音「愧」,通「馈」,赠送。豚,音「屯」,小猪。赠送孔子一只熟小猪。

(3) 时其亡:时,伺、趁。亡,音「王」,外出不在。趁他外出不在时。

(4) 涂:同「途」,道路。

(5) 怀其宝而迷其邦:与「怀宝迷邦」、「 怀道迷邦」同意。原意是怀有才德却听任国家陷于混乱状态。比喻隐匿才德,不愿出仕。

(6) 好从事:好,音「浩」。想做事,指有意出仕施展抱负。

(7) 亟:屡次、每每。

(8) 失时:错失机会。

(9) 知:同「智」。

(10) 岁不我与:亦作「时不我与」。时间不等待我们;比喻错失时机,后悔莫及。

【语译】

货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货就赠送孔子一只熟小猪,好让孔子去见他。孔子趁他外出不在时,前往货家去拜谢,不料却在半路上遇见了他。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货说:「怀有才德却听任国家陷于混乱状态,这可以说是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货说:「有意出仕施展抱负,却屡次错失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货说:「时光流逝,时间不等待我们啊!」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出仕从政了。」

【研析】

儒家的主张,让人不论在顺境或逆境,都有适当的为人处世之道。在正常社会或太平时期,进德修业有成就适合出仕从政;在乱世也能洁身自、等待时机,不自取其辱。虽然孔子那时社会的道德在下滑,人心开始纷乱,但是孔子和弟子们也在汇聚成一股正的力量,是应该起到正面的作用,那么在野好呢?从政好呢?世间战争与和平总是交替着,这就有个「时机」问题了,是不是时机不宜从政,那就在野教育平民好呢?如果时机适合从政,那还有自己能否把握「以道事君」的原则,谨慎对待从政的辞就去留的问题。

当时的当政者一时还未能认同儒家的主张,对于其它众说纷纭的学说,还抱有太多幻想,他们的道德修养,不足以跳脱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纷乱的现实,不懂得珍惜礼乐道德教化,质疑孔子施政是否合乎时宜,所以并未能真正心悦诚服夫子之道,自然也就无法放手给孔子施展抱负,当然更不可能像三顾茅庐般礼贤下士。但是孔子并没有放弃,仍然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三番两次都有接受出仕邀请的念头,让人感受到孔子想要截窒道德下滑、再兴周礼的热切希望和使命感,从中也体现儒家进退有据、有为有守的中庸之道。

【延伸思考】

1、孔子出仕的动机为何?孔子起先为何不想见季氏的家臣货?你认为货召请孔子出仕够真诚吗?孔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出仕,世人将会如何看待孔子?孔子出仕后来怎么了?你对于孔子出仕的看法为何?

2、历史上正邪势力不断地消长,演绎着人心道德的起伏,从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未能认识到儒家学说的可贵,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以至于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才确立了儒家正统的地位,人们欣然接受儒家的教化。

想想看:历史上人们为何一次又一次沉迷于庞大的恶势力,一次又一次迷信强大的武力和独裁政权,一次又一次贪恋暴君邪给予的名利和安全保障?人们为何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之后,真正认清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呢?

【历史故事】

文王聘请太公贤 周家皇基八百年

想想周文王和孔子相隔不过几百年,但孔子竟然遇不到一位明君能够礼贤下士,好让孔子能一展儒家的抱负,以证实儒家也有导正人心、扭转混乱世局的功效,这说明人心的败坏、道德的下滑是多么地快速,多么地容易,如果没有圣贤居上位,教化人心,世道将是多么地险恶。那么周文王又是如何礼贤的呢?

「西岐城中鼓乐喧,文王聘请太公贤;周家从此皇基固,九五为尊八百年。」

文王依照散宜生之言,斋宿三日,第四天,沐浴更衣,行大礼迎聘子牙。城衙氤氲(音「音晕」)香满道,郭外瑞彩结成祥。举城轰动,万众瞩目。

文王率文武大臣,离城三十五里来到溪,至林边命人马驻扎,自己和散宜生徒步入林,为了不惊动大贤。

子牙专注的垂钓,文王悄悄来到身后,立足静观。子牙明知驾临,佯做不知,故作歌唱。

「西风起兮自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依?五凤鸣兮真主现,垂钩竿兮知我稀。」

随后文王的一句「贤士快乐否?」

至此圆了飞熊梦兆,从此开始了明君贤相的千古佳话,也开启了讨伐无道暴君的先河,由此奠定了周王朝的八百年基业。

子牙出仕,此时年已八十。

后来,商纣在臣的授计下,三番五次的出兵征讨甘为臣下的西岐,都被子牙历万难而破之。

合了三十六路人马征讨的天数,子牙建议武王出兵拜将,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同时也响应天下六百诸侯的请求,会合孟津。武王不从。大夫散宜生再谏,今天下伐无道商纣,若大王不从,那三路诸侯势必先征伐西岐,再讨伐昏暴。更会招来兵荒马乱,黎民涂炭,不若依相父之言,统兵大会孟津,与天下诸侯,陈兵商郊,观政于商,俟其自改。则天下生民,皆蒙其福,又不失信于诸侯,遗灾于西土。上可以尽忠于君,下可以尽孝于先王,可称万全之策。

忠臣们的据理直谏,使武王改变初衷,决定命子牙出兵讨伐。

于是,一场顺天象除恶暴,还安泰于万民的历史上的正邪大战开始了。最终是邪不压正,以商纣自焚,妲己被正国法,枭首、恶徒伏法受裁而告终。

再说武王在三番五次的推让后,最终仍被八百诸侯推举为当朝天子。因为再继续推让下去,恐怕失了诸侯心,天下势必陷入万国无主、战乱连绵、涂炭百姓的状态。

从《封神榜》的演绎来看,姜子牙随后归西岐登台封神,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因为妒嫉心与姜子牙处处作对的申公豹,却背弃了自己曾经在元始天尊面前发过的誓约,也得到了他真实心表现的该得的位置。天上人间,同演绎了一场,大德之士得天下,昏庸暴戾、残虐黎民者遭天惩,彩跌宕的大戏。人神存的时代,到此结束。神仙归位,各司其职,顺天命行正道;凡人入俗,三纲五常,再为下一段历史,铺就另一台正邪如何分明的大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 ·于丹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儿童版山海经 ·山海经异兽录 ·东周列国志 ·浮生六记 ·易中天品三国 ·论语精读 ·岳飞传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