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论语精读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论语精读 >

大德不逾闲

发布时间:2022-06-04 15:45:08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子夏曰:「大德(1)不逾闲(2),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第十九》)

【注释】

(1)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

(2)闲:木栏,这里指界限、范围。

【语译】

子夏说:「人在重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研析】

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微末节上锱铢必较,才能从宏观中,取得较易成功的抉择。「大德不逾闲」就好比在江河里游泳,顺流而游,游得就快就轻松,逆流而游,游得就吃力。因此,若只是在小节之处谨小慎微,往往弄得力耗损并无多大收获,不但错失许多宝贵机会,也错过了个人在进德修业上真正能提高的关键。而站在大原则下看问题,往往问题就较为单纯,也能够因此找到关键处迎刃而解,就算有些微的瑕疵,也能很快识破并且时时修补上来。

【延伸思考】

是保守退缩的人,其就是凡事想太多,才会裹足不前。你有这样的缺点吗?这给你带来什么困扰?你有找到根本问题吗?你觉得可以如何改善?

【阅读资料】

孙思邈论养

孙思邈是华原人,曾在太白山做隐士,是个修行有道之人。他擅长天象历法和摄生养之术。显庆三年唐高宗召见他时,孙思邈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视力和听力一点都没有减弱。诗人卢照邻和当时的名士宋令文等人,都用对老师的礼节待孙思邈。

他们曾问孙思邈:「名医能治好病,是根据什么道理呢?」孙思邈说:「我听说通晓天的人,一定能在人的身上找到它的本体;熟悉人的人,一定是以天为本体。所以天有春、夏、秋、冬,黑夜、白昼轮流更替,寒来暑往交换更迭,这是大自然在运动。人体有四肢和五脏,醒着、睡着,呼出吸进,吐故纳新,经脉和气血循环。流动就是气血循环,显现出来就是人的气,这是人体的正常运动。」

用它的华,用它的形体,这是天与人相同的,违背了正常规律就要生病 了。蒸就发热,不然就生寒,淤结就成为瘤赘,阻隔就成为痈疽。根据表面的诊断可以检查出身部的变化。从身体模拟自然界也是这样。星辰运行中出现差错,日蚀、月蚀现象,彗星的陨落,这是自然界的危险征兆!良医用物进行输导,用针灸治病救人。圣明的人用高尚的道德和善于用贤任能来治理天下。所以身体有可以消除的疾病,天有可以去掉的灾害,这全都是气数啊!」

卢照邻问:「人世间的事情怎么样呢?」孙思邈回答说:「胆要大,心要小,智虑要圆通,行为要方正不苟。」照邻问:「怎么讲呢?」孙思邈答道:「心是五脏的元首,它应该遵循规律办事,所以要谨慎。胆是五脏的将领,它必须要坚决果断,所以胆要大。有智慧的人行动如天,所以要圆通,仁义的人沉静如同地,所以要方正不苟。《传》说:『不因为有利可图就返回去;不因为行仁施义就悔疚,这就是仁义之人的方正不苟。』《易经》说:『遇到机会就要立刻去做,不能整天等待,这就是明智人的圆通。』」

卢照邻又问:「养的道理,最重要是什么呢?」孙思邈说:「天有满有亏,人世间的事情有许多艰难困苦。如果不谨慎行事而能从危险中解脱出来的人,从来也没有过。所以讲求养的人,自己首先要懂得谨慎。《诗经》说:『人不畏惧灾祸,天就要降灾难给你。』畏惧,最重要的是畏道,然后是畏天,其次是畏物,再次是畏人,最后是畏你自身。因此失掉了忧畏的人就心思紊乱没有条理,行为焦躁难以自持,神散气越,意迷志摇。」

孙思邈又说:「能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在水中航船,蛟龙不能害你;在路上行走,凶猛的动物不能伤你;各种疾病、瘟疫也传染不上你;说别人坏话的人也毁谤不了你。了解这个道理的人,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就全明白了。」

不久,孙思邈被授予承务郎,执掌局事务。孙思邈在唐高宗永淳初年去世,他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他死后一个多月,颜还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当抬他的体放入棺中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抬的是空衣服一样。孙思邈一生撰写《千金方》三十卷,传给后世。

【课后作业】

故事中,孙思邈如何说明「胆要大,心要细」的道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 ·于丹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儿童版山海经 ·山海经异兽录 ·东周列国志 ·浮生六记 ·易中天品三国 ·论语精读 ·岳飞传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