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论语精读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论语精读 >

君子知命

发布时间:2022-06-04 15:35:14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1),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2),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第二十》)

【注释】

(1)知命:知穷达之分。

(2)知言:听言能别是非。

【语译】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一位君子;不知道礼仪,就无法立身于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辨别别人的好坏。」

【研析】

本章孔子对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本文再次谈论到有关君子人格的容。君子的理想人格是如何在人世间安身立命,如何修养心的一个近程目标,透过修养还可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延伸思考】

请回忆《论语》书中的容,君子还应具备哪些修养和德

【阅读资料】

良臣择主而事-魏征的故事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馆陶人,一生颇具传奇彩。《旧唐书·魏征传》称他「少孤贫」,但「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他洽闻博见,嗜书如命,广涉典籍,冷静善思,是一个怀政治抱负的奇士。

当隋炀帝荒无道、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之时,魏征先是参加了元宝藏的起义军,但又觉得看不清天下大势,心中茫然,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另一支起义军瓦岗军首领李密非常赏识他,派人把魏征请去,让他掌管军中的文书,这时的魏征已经三十八岁了。

在李密的军中,魏征的地位很低,他看到军中许多不足,曾主动进谏,但不被李密采纳。李密兵败降唐,他随李密入长安。后来李密心有不甘,又起兵反对李渊,不久兵败被杀。

魏征认为李唐政权较有前途,就向李渊请求去招抚李密的旧部,取得了成功。征得李渊的同意之后,魏征以国君之礼葬了李密,并撰文把李密比作垓下失败的项羽,意即李密虽然失败,也还是一位大英雄。他不怕李渊追究,实事求是地描述李密的态度和神,得到了时人和后人的赞扬。从没有人指责他背叛李密,投降李渊。大概是因为天助李唐,而魏征也是顺天意而行吧。

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非常有才干,任他为太子洗马,对其十分敬重。玄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当了太子。魏征被秦王府的人马捕获,囚禁狱中,待命处决。李世民听说魏征是一个奇才,不忍加害,便派人将他传入府中。一见到魏征,李世民责问道:「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间的关系呢?」魏征没有巧言机辩,而是据理回答:「人各为其主。如果太子早听信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忠于李建成,又有什么错呢?管仲不是还射中过齐桓公的带钩吗?」

李世民见魏征说得既坦率又有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就赦免了他。魏征为李世民才、惜才之心所感动,决定归顺李世民,竭诚效劳。李世民即位不久,就提升魏征为谏议大夫,这真是得其所哉!魏征自从为唐太宗重用后,「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他曾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指出唐太宗在施政方面的错误,不断提醒太宗牢记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励图治,对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成就了魏征的名声;魏征敢于犯颜直谏,促成了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格。魏征的进谏和唐太宗的纳谏同样名垂青史,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昏君无道,天必罚之,弃暗投明,乃是顺天意而行。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看似不忠,其实不然。孟子曾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意思是说忠国不忠君,忠民不忠人。魏征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或是苟延残喘而朝秦暮楚,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上安君国,下报黎民。观魏征之忠,不是不忠,不是愚忠,不是小忠,而是大忠,忠于国家社稷,忠于黎民百姓,所以他才成为名垂千古的良臣。

【课后作业】

请讨论:故事中魏征的哪些作为符合本章所提之「知命」、「知礼」、「知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 ·于丹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儿童版山海经 ·山海经异兽录 ·东周列国志 ·浮生六记 ·易中天品三国 ·论语精读 ·岳飞传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