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辞典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辞典 >

梁武帝——萧衍

发布时间:2023-06-30 19:38:22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生于秣陵县(今江苏南京东南)。南齐皇族,封为梁王。齐内乱时,乘机起兵夺取帝位。史载:萧衍状貌殊特,日角龙颜,重岳虎颐。少而笃学,能事毕究。及长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即位后,大力提倡佛教,一方面起用寒族,又广泛罗致世家旧族。其用法极严,民受其害。侯景叛乱中,被困宫城,饥饿而死,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县东)。庙号高祖,谥号武帝。

萧衍少爱读书,对经学颇有研究,撰有《群经讲疏》,又撰《通史》;精乐律,草隶尺牍,莫不精妙。诗填词俱佳,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后人评论说,他的诗“渊渊浑浑”,不类齐梁风格。明人收集残作,辑成《梁武帝御制集》,流传至今。

江南弄(其一)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爽耀绿垂轻阴。

连手躞蹀舞春心。

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赏析

这支曲子是江南弄七曲的第一首,它的主旨,意在抒写作者乐不忘忧、高人一筹的博大情怀。

上林,本指秦时的旧宫苑,后经汉武帝时扩建,有离宫七十余所,绵延三百余里,作为天子贵胄游猎之所。这里说的上林,是皇宫内林苑的代称。开头两句:“众花杂色满上林,舒爽耀绿垂青阴。”描绘出一幅宫苑春色图:众花百卉开满园,各色间杂,竞放异彩;鲜花舒展,绿叶泽润,苍翠欲滴,绿满枝头,压得枝干低垂,在阳光照耀下郁郁葱葱。真个是满园春色,春意正浓。面对这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人们手牵手、袖连袖,踏着细碎的有节奏的小步,蹁蹁起舞。躞(xiè),小步貌;蹀(dié),踏、蹈。《淮南子·俶真》:“耳分八风之调,足蹀阿阳之舞。”躞蹀,往来小步貌,即舞蹈。后来的唐诗人白居易《初到洛阳下闲游》诗:“曾在东方千骑上,至今躞蹀马头高。”综合前三句,着重写景,写得色彩斑斓,有声有色。

下面四句,则重在抒情。“舞春心”,是前面句子末尾三字的有意重复。是曲调对曲词的要求,也是情绪的自然强调,而且是前面群情欢乐场面的进一步渲染。从而,将曲子的情绪气氛,推向了高潮。接着“临岁腴”三字,推波助澜,在高潮上又加了一层:腴,半厚、富裕,《晋书·周顗传》:“使臣曰:‘(戴)若思闲爽,照理研幽;伯仁(周顗)凝正,处腴能约’。”岁腴,即岁半,年岁半登。这就为“舞春心”加上了歌舞升平的色彩,将国泰民安、民生康乐的内蕴溶入诗意。但是,就在人们都陶醉在这春色满园,一片欢乐的氛围之中时,诗人却将笔势一转,以“中人望,独踟蹰”六字作结,收束全篇。中人,即作者自己;踟蹰,又作蹰躇,即来回走动,踟蹰不前。《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后汉书·仲长统传》:“蹰躇畦苑,游戏平林。”作者,作为一国之君,且又是一位胸怀奇才大志的明主,自然要比官中的其他人站得高、看得远,或是居安思危、处腴思约?或是在思索如何将国家治理得更加富裕的治国之策?从而使沉浸于欢乐之中的读者,引起思索,引起回味,心潮难平。显示了诗人作为政治家的卓识远见。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造景色独到,别开生面,生动形象,富有意趣;在高潮处,戛然急转直下;结尾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是一首情韵独具的抒怀之作。

作者:贺新辉

逸民诗(之十)

风光绿野,日照青丘。

孺鸟初飞,新泉始流。

乘舆携手,连步同游。

采芳中阿,折华道周。

任情止息,随意去留。

逸民诗(之十一)

如垅生木,木有异心。

如林鸣鸟,鸟有殊音。

如江游鱼,鱼有浮沉。

巖巖山高,湛湛水深。

事迹易见,理相难寻。

赏析

逸民,指避世隐居的人,即隐士,亦作佚民。《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又《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心归焉。”《后汉书》有《逸氏傅》,记逸民十八人传略。作者有《逸民诗》又称《赠逸民诗》或《逸民吟》十二章,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十、十一两章。

这两首表现逸民生活的诗作,前一首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后一首,则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二者各具特色,异中有同,可作为作者《逸民诗》的代表作品。

头一首主要是写景,描写逸民的隐逸山林的闲适生活。开头四句,描绘山林景色:绿色覆盖着山野、丘壑、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小鸟儿穿梭飞舞,小泉溪水,潺潺流动,一派风光明媚的山野风景。绘制出一幅山野光图画。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逸民们或者共同乘车,或者是携手,“连步同游”这山水美景;他们或是在山腰采取芳草,或者是在道旁四周折取花枝……面对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的隐逸生活,作者抒写道:“任情止息,随意去留。”抒发了作者对于逸民生活的赞美之情;他们驻足山林,过着远离世俗社会的生活,安闲自得,自由自在。钦羡之情,溢于言表。

后一首,则以抒情为主,抒写了作者对逸民们隐逸生活的赞美。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物喻人,一连用了三个排句,描写逸民的生活,说他们如同垅上的林木,各有各的想法意图;如同林间的小鸟,各人可以发出各人的声音;如同江河湖海中鱼儿,任意浮沉。由于他们来去自由,生活自由自在。所以作者慨叹道:“巖巖高山,湛湛水深。事迹易见,理相难寻。”这是作者求贤难、求贤若渴的叹喟。

这两首诗继承和采用《诗经》“美刺比兴”的传统手法,写得含蓄蕴藉,寄托遥深;用笔集中,首尾一致;旨趣超然,情韵独卓;抒情显怀,情重意浓。作是南梁的开国君主。他博学多识,有文武全才,早年仕官于刘宋,与沈约、谢脁诸人交游,号称“竟陵八友”。这样一个帝君,在逸民诗中,在对逸民生活赞美的同时,求贤若渴之情隐现于字里行间。

作者:贺新辉

东飞伯劳歌①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②。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③,罗帷绮帐脂粉香。

女儿年已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

注释

①伯劳:鸟名,亦名博劳。《古微书》:“伯劳好单栖。”这首诗《古诗所》云:“一云绍古歌”,《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作“古辞”。

②黄姑:或作何鼓、河鼓。《尔雅》:“何鼓谓之牵牛”。《荆楚岁时记》:“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

③一作“桂月光”。

赏析

“东飞伯劳歌”是乐府诗体,截取诗的首句为题。后世多用来写别离相思,这首诗却是表达单方面的思慕之情。《古微书》云:“博劳好单栖”,诗中正用以指独处的女郎,则“东飞伯劳”可为一篇内容的重点,诗题与内容是一致的。

首二句是乐府诗常用的比兴手法,以劳燕分飞指分离,以牛女指会面艰难。但在诗中诗人却以牛女的能够按时见面反衬燕劳的分离,再以劳的独居象征人的独处。牛女向来以悲剧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诗中抒情主人公却把他们当作幸运值得羡慕的对象,则其对独处难以会面的感慨可想而知。时,按时,据牛女事,当是每年一次;倘从大的时间流程特别从他长时相思而未谋一面的心理看,这个一年一次未尝不是很值得羡慕的。

“谁家女儿对门居”,“谁家”不是疑问和询问,而是含着赞叹。对门居自然知道其姓氏来历,偏偏要说“谁家”,似乎由此可以得到打听的借口,进一步熟悉她的情况,以便接近她。“对门居”三字是诗的着意之处,对门居不相识相见,正是他的遗憾所在,痛苦所在。

以下五句描写这位女子的种种美好。“开颜”句说她笑容明丽,好像明月一样能够使邻里生辉。笑最能体现女性的美,《诗经》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南窗”二句说她不但长得很美,且很懂得美,很会打扮自己,十五月明之夜,南窗北窗洒满天上的桂影,她躺在绮罗帐里,脂粉香随风四溢。“女儿年几十五六”二句写女孩子的年龄,及肤色之美。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年龄小也是女孩子显得娇媚的一个因素。

这几句写到女孩子的笑、打扮等,多用侧笔,对美的直接描绘只有“颜如玉”和“窈窕”两处,“照里闾”从他人的反应着笔,“南窗北窗”和“绮罗香”则是以其居处环境为渲染,以明月为衬托。这与《陌上桑》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及使君对美的惊诧反映出来略有不同。《陌上桑》展示的是盈盈流动的动态美,这里写的则是一种宁馨的静态美。

“三春已暮花从风”就眼下时景以起兴托意。这位女孩子美则美矣,可是,太自矜自持了,与他对门相住,并不接受他的爱慕,不理会他的心曲。他便对她微讽:春天再好,也有春去之时;姑娘你虽然年轻美丽,也难永葆不衰,你不看见树上的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却也要随风飘落?你空自留下惹人爱怜的身影,究竟要与谁同处呢?这里包含有自身的焦急之意及怕对方违时凋零的心情。

诗家常以女性貌美比喻自己富有才华和能力,以“小姑所居,独处无郎”(《青溪小姑曲》)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不被人赏识,这首诗虽在以美丽女性喻隐逸不出世的贤者与上相似,用意却正相反:不是文人式的“自荐”,而是写他希望得到某一高士或某一美好事物而不得的心情,结尾句含意深厚,皇帝与一般诗人有时就存在一些差别。

作者:孙文光,彭国忠

古意

飞鸟起离离①,惊散忽差池②。

嗷嘈绕树上③,翩翩集寒枝④。

既悲征役久,偏伤垅上儿。

寄言闺中妾⑤,此心岂能知。

不见松上萝⑥,叶落根不移。

注释

①离离:忧伤貌。

②差池:参差不齐。

③嗷嘈:指许多鸟一齐愁鸣哀叫。

④一作“翩翻”。张衡《西京赋》:“众鸟翩翻。”

⑤一作“闺中爱”。

⑥一作“松萝上”。

赏析

“古意”是齐梁时期常见的诗歌题目,性质和“拟古”差不多,内容范围非常广泛,而大都是借用某一历史题材,融进诗人的自身感受,托古以讽今。

这首诗写的是征战及其引起的闺怨题材。

“飞鸟”二句错文见义:鸟在夜间忽然被惊散,参差飞起,忧伤哀恸。“嗷嘈”二句承“惊散”来,写这些飞鸟无处安身,绕着树飞来飞去,号鸣不止,最后聚栖在寒枝上。这四句一个层次,描写鸟被惊散的情状,字面意思比较明显,意境有些像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独立起来看,这四句以完整的意义层次渲染哀苦悲伤的情绪和氛围,为下文抒情的先声,可以作为诗的“引子”,诗人托物起兴。从全诗的结构看,也可以是实写,诗中抒情主人公忧伤不寐,中夜徘徊,看见飞鸟嗷嘈绕树,引起对自身处境和命运的深深叹息,或许他的几个兄弟或子女正像飞鸟一样被惊散,四处漂泊,处境不佳;或许他自己就如同这飞鸟,无处安身,被征来戍边。寒枝,比喻恶劣的境遇。

“既悲征役久,偏伤垅上儿”,是诗的情感中心,好像是说明飞鸟为什么会中夜惊散,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中夜不寐。这里既不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自我抉择的痛苦,也不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中惊动,更不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孤高寂寞,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命运之忧。“垅上儿”,《玉台新咏》吴兆宜引《灵鬼志》说:“关西歌曰:垅上健儿字陈安,头细面狭肠中宽,丈八大槊左右盘”,则“垅上”与“陇上”通,都是指晋时的秦川、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天水)一带,古来征战之地,“陇上儿”泛指征战之士。这两句也是错文,抒情主人公为征战久长而悲伤歔欷。中国古代的征边战争非常频繁,且历时久远,王昌龄所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是也。受战争影响最深的是那些普通士兵,他们得不到安居乐业的机会,有的就战死沙场,无法回到乡关,而他们的妻子长守空房,“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也是亟待历代帝王解决的现实问题。

“寄言闺中妾,此心岂能知”,作为千千万万征战者中的一员,他无力改变自古以来的局面,只有向闺中女子,那些边战的牺牲者请求精神援助。“此心”,既包括上面的“悲”“伤”之情,也包括下面的微诚。

“松上萝”,指女萝(又叫菟丝等),《诗经》上说:“莺与女萝,施于松柏。”女萝缠绕依附于松柏,本是植物生长的自然现象,诗中借用来比喻坚定执着的爱情。他希望后方的女子能够为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士们信守节操,始终不渝。这是他唯一的心愿,也是唯一的精神安慰。这个要求不太合乎情理,却是对战士心理的真实写照,故引人恻悯。

这首诗从历史的深度,从现实处境和内在心理几方面,对乱离时代人民骨肉家人分离的苦难现实做了真实的反映,并表达出深刻的体谅和同情。艺术上,开头结尾两用比兴手法,婉转多情,“飞鸟”两句和“既悲”两句以互文句式,使诗的内容得以深化。“离离”“翩翩”用叠字,“差池”用双声,“嗷嘈”用叠韵,都极富声韵之美。

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博学多才,文武兼备,但缺乏雄才大略,面对历史遗留问题,他无力解决,只能寄希望于柔弱的女子,求得心理的安慰。这同他晚年舍身皈佛一样,并不能真正普济天下人民于水火之中。言为心声,武帝之用心庶可于此窥见一斑?

作者:孙文光,彭国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 ·于丹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儿童版山海经 ·山海经异兽录 ·东周列国志 ·浮生六记 ·易中天品三国 ·论语精读 ·岳飞传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