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作文网 · 古文名篇鉴赏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李斯《谏逐客书》译文、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4 22:24:45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弗内,士而弗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甕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

臣听说官吏在议论赶走客卿,私下认为错了。

从前穆公求取士子,西面在西戎那里得到由余,东面在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不生在秦国,穆公任用他们,并吞了二十个部落,得以在西戎称霸。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百姓富裕兴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听命,诸侯国亲近服从。俘虏了楚魏的军队,开拓千里疆土,直到现在国家治理强盛。惠王用张仪的计划,攻取了三川的地方,向西并吞巴蜀;向北取得上郡;向南占有汉中,包举众多夷族,控制楚国国都鄢郢;向东占据成皋的险要地区,割据富腴的田地。于是解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向西服属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去了穰侯,赶走了华阳君,加强了王朝,杜塞了私家弄权,逐步攻取诸侯国领土。使秦国建成了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的功劳。从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啊?假使四位君主辞退客卿不接纳,疏远士子不任用,这便使得国家没有富裕的实际,秦国没有强大的声望。

现在大王得到昆冈的宝玉,有宝贵的随珠和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立着翠凤旗,架起了鼍皮鼓。这几样宝物,秦国一样都不生产,大王却喜欢它们,为什么?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不能成为玩好,郑魏的美女不能充实后宫,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能用,西蜀的丹青不要作为彩色。用来装饰后宫、充实后列、娱乐心意满足耳目的,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么嵌着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织的衣服、锦绣的修饰品都不能进用,而化俗为雅、艳丽美好的赵女也不立在旁边。敲着瓦甕瓦器、弹着筝、拍着大腿唱呜呜以满足视听的,是真正秦国的音乐。郑卫桑间的民间音乐、韶虞武象的朝廷乐舞,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击甕接近郑卫的音乐,不用弹筝而用韶虞的雅乐,这是为什么?要使情意酣畅于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现在录用人才却不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不是秦国人就去掉,是客卿就赶走,那么所看重的在于女色音乐珠宝玉器,所看轻的在于人民,这不是跨越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

臣听说土地广大的粮多,国家大的人多,军队强盛的战士勇敢。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王者不拒绝众民,所以能够宣扬他的德教。因此,土地不论四方,百姓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亲来降福,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得天下的士子后退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就是所谓帮助寇盗兵器并且给予粮食啊。

东西不产在秦国而爱宝的多,士子不生在秦国而愿意效忠的多。现在赶走客卿来帮助敌国,减少百姓来加强敌国的力量,对内使自己虚弱,对外在诸侯国建立怨仇,要想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作者介绍

李斯(?—前208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年轻时,在楚国上蔡郡担任刀笔吏,主要掌管乡中的文书资料。他见到居室厕所中的老鼠饥馑慌张,而粮仓中的老鼠饱食无忧,感叹地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向荀子拜师。学成后,他考察时局,认为楚王无能,六国衰弱,因此决定西入秦国。当时他辞别荀子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进入秦国时,刚好秦庄襄王薨亡不久,那时吕不韦升至相国,所以投靠吕不韦的门下担任食客,同时受到吕不韦的赏识,因此得到机会向秦王政分析局势、提供计划。果然秦王被他的连横策略打动,任用其为长史。然后采用策略,利用重金收买天下名士,并对于不愿结交者,采用刺客谋杀手段。后来正式升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年),爆发韩国籍水工郑国,利用修关中水渠耗费秦国银钱,担任间谍的案子,在宗室大臣的鼓噪之下,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六国籍官员,李斯因此写下《谏逐客书》给秦王过目,内容阐述说明为君“有容乃大”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国家才能富强。秦王政因此而决定取消逐客令,也正式重用李斯,任为掌司法的廷尉,并加强对各国进攻。秦王读过韩非写的书籍,对于韩非的博学,非常仰慕,一直想见韩非,并恐吓韩国。韩国对于秦国十分恐惧,所以派韩非到秦国请求两国的和平,这时的秦王将韩非扣留在秦国。到了秦王嬴政十四年(前233年),李斯怕秦王重用韩非,私底下诬陷韩非,说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必定不会效忠秦国,劝秦王把韩非禁锢,又在狱中把韩非毒死。协助秦王政统一天下,废除封建制,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全国货币制。不久升任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建议始皇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等百家之学,史称“焚书”。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病重,当时太子扶苏正在上郡担任蒙恬部队的监军,始皇把传位于扶苏的诏书交给赵高,不久驾崩。不过赵高想要立公子胡亥为帝,于是找胡亥、李斯来合谋,原本这二人不接受,但因赵高的辩驳,改变了念头。而后李斯不公开秦始皇的死讯,和赵高合谋矫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派使者赐死太子扶苏,是为沙丘之变。事情成功之后,到咸阳时,才公开秦始皇的死讯,胡亥登基称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发动大泽起义。不久赵高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也诬陷李斯的儿子参川太守李由通敌。知道实情的李斯上书给天子申冤,但被赵高扣下,并送入狱中。后来李斯忍受不住刑罚,被迫认罪,判处死刑。此时李由已在雍丘阵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

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不仅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而且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卓越见识谈利弊,逐层推进思统一

此文是李斯上呈秦始皇的一篇奏议。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西南),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天下,受到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重用,拜为客。所谓“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做官者的称呼。后来在秦王政元年(前246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的国力,不东伐韩,被秦发觉,要杀掉他。郑国说:“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终于让他完成此项工程,然而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到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就利用这件事对秦王进行挑拨,说外来的客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的,应该把他们都赶跑,到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文章从秦国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驱逐客卿的错误,写得理足辞胜,雄辩滔滔,因此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而《谏逐客书》也就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全文由四段组成,第一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依据。起句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开始就提出总的论点,显得非常鲜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却把逐客的过错归之于“吏”,说明作者措词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宋代李深说:“起句至矣,尽矣,不可以回矣。”接着文章进行具体分析。首先由回顾历史入题,从秦始皇十九代祖的穆公到五代祖以下的孝公、惠文君、昭襄王,举出四个秦国的先君重用客卿而致富变强的事例,说明重用客卿对秦国有利。紧接着,又用多种手法加以论述:先说这四个君主的成就,都靠任用客卿才取得的,这是对前面所述的小结。后讲从这样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这是进一步的引用和反诘。又讲当初如果四个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招纳他们,疏远有才之士而不用,这就不可能使秦国民富国强。这是从反面假设和推论。在列举史实,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又如此腾挪跌宕,反复论证,就把客卿对秦国的重要作用阐述得极为透彻。

在讲了客卿对秦国有利之后,照理下文应当转入正题,论证逐客的错误了。可是作者在第二段里却笔锋一转,设下了许多比喻,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品的喜爱,对人却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此段所设比喻多种多样,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以珠宝等物为喻设问作结:这些东西一样也不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只提出问题,不立即作答,但不答自明,显得耐人寻味。第二层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用,那么夜间放光的璧玉、犀牛角和象牙做成的器具,郑国和卫国的美女,还有珍贵的骏马,江南的金锡,西蜀的绘画原料,秦国都不应当占有和使用了。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嫔妃娱乐心意,取悦耳目的,一定要出于秦国的才可以,那么,镶着珍珠的簪子,缀有珠玉的耳环,齐国所产的丝绢做成的衣服,华丽丝绣所作的装饰就不能进于前,而按着流行式样打扮得很漂亮的赵国女子就不能站在旁边了。这一层同前一层不同,是从反面说并分两个小层次重叠错杂出之,把“必出于秦然后可”的严重危害说得很透辟,更显出非秦国所出的宝物不可或缺。第三层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敲瓦器、弹奏筝,拍打大腿,呜呜呀呀地唱歌,这是秦国的音乐;郑国、卫国的民间地方音乐,虞舜时的《韶》《虞》,周武王时的《武》《象》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你抛弃秦国的音乐,而用别国的音乐,这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痛快于当时,看着舒服罢了。这回答近承上文,远承第一层的设问,可说是对前三层的小结,归纳了秦国对物取舍的标准,为下文转入正题作了很好的铺垫。第四层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这样看来,你所看重的只是声色珍宝,所轻视的是人才。这绝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这里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的错误,推论符合逻辑、立意超卓不凡,具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这段设喻丰富多样,写法灵活多变,运笔酣畅淋漓,为全文最精彩部分,前人对此极为称誉。宋代李涂说:“中间论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

第三段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指出土地广大粮食就丰富,国家辽阔人口就众多,兵力强盛军人就勇敢,比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包举贤士,广罗人才。下面继续设喻陈述这个意见:泰山不拒绝任何土壤的堆积,所以能够成就其大;河海不挑剔任何细小流水的汇入,所以能够成就其深;统一天下的君王不拒绝前来归附的民众,所以能够显示他的德。泰山、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王者不却众庶”才是本意。由于连类设喻,运用排比,显得很有力量。接着又深一层阐明此意: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才不论来自哪一个诸侯国,这就是五帝三王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此处以古证今,强调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

行文至此,便落脚到说明逐客的危害。这里不但运用古今对比,还有敌我对比,提出两种作法,两种后果。以此说明逐客对敌国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

最后一段收束全文,进一步说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用两句总结了前面三段的意思:谈物的一段照应第二段,以见出“必出于秦然后可”这种态度的不对。谈人的一半照应第一段,以见出“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不当。最后一句照应第三段,阐明逐客对秦国危害之所在,从利害关系上立论,抓住了秦王的思想要害,所以极有说服力。这两句还和文章开头提出的总论点“窃以为过矣”相呼应,具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方略。文章所表现的“不分区域,任人唯贤”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谏逐客书》识高文亦高,它不仅思想可贵,而且辞采丰富,文思横溢,写作技巧十分出色。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摆事实设比喻重铺叙,措辞有力,说理透彻。二是结构上既曲折多变,又严谨有序。在论说秦王对物的态度时,几层的意思差不多,可是,一会儿顺说,一会儿倒说,一会儿正叙,一会儿反诘;或者略换几个字,或者稍变一下手法,真是跌宕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行文上前后呼应,一气贯通,全文不枝不蔓,紧凑缜密。三是多用排比和对偶句造成文章雄浑奔放的气势。语言形式整齐错落,音节上抑扬顿挫,使全文滔滔不绝,雄放不羁。《谏逐客书》开散文辞赋化的风气之先,对后代散文和辞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章

会稽刻石 43 李斯谏逐客 第五篇 李斯 李斯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李斯)翻译 不甘寂寞的李斯·四 宠臣名相 李斯《谏逐客书》原文及鉴赏 李斯《谏逐客书》原文、翻译及鉴赏 [秦]李斯《谏逐客书》全文翻译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