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作文网 · 古文名篇鉴赏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梅曾亮《游瓜步山记》原文,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4 11:30:31

梅曾亮:游瓜步山记

梅曾亮

道光七年二月十六日,客同年熊民怀六合官署,与同人游瓜步山。余与翰初先登。古庙数楹,无棂槛可据,浮屠像皆剥落坐尘埃中,老农数人踞阶下议社事。问僧,曰:“扫墓山矣。”方怅然欲归,而闇夫导数客偕主人至,移肴核于补山亭。两峰翼张,亭承其腋。盖去庙西不数十步,而冈隆谷洼,匿蠢献秀,远江近渚,回澜就目,杂花周阿,迎桃送杏。既醉饱,复登西岸之太平庵。山风冷然,异香出于寺,则两老梅数百年物也。高出楼,大荫一亩,方盛开,诸人皆错愕瞪视,既乃太息坐卧其下,日暮而后去。盖余二人初至时,未知有亭,主人至得之。亦未知有梅,入寺乃见之。此一日中事耳。吾两人胸臆愉塞,殆如隔人世事,庄子曰:“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夫待山林皋壤而乐者,将失之而悲,是乐也,达者之所以笑也。书以志吾愧。

同游者商城熊闇夫方烜、兴化束补卿銮、上元温翰初肇江、朱竹香启善。主人者,瓜步司隶陈守斋宝善也。同游者皆有诗,而属梅曾亮为之记。

【赏析】

梅曾亮游瓜步山,在这里只摄下三个小镜头,但透过这三个小小的画面,我们如同作者的感受一样:“殆如隔人世事”。

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一个画面是一座古庙。古庙是那样冷落和破败,“无棂槛可据,浮屠像皆剥落坐尘埃中,老农数人踞阶下议社事”,寥寥三句,见冷落于眼前。头二句从直观上写出寺庙年久失修,香火不盛,无人管理,后一句则从侧面写它的冷落。寺庙本是庄严肃穆之地,在人们心里是不能亵渎的,而在这里上了年纪的农民,竟坐在寺庙门口的台阶上闲扯,足见这里的神灵已不在他们心中占有位置。作者抓住这一富有特征的现象,突出了寺庙的清冷。

第二个画面是补山亭。随着作者游踪的转移,补山亭出现在读者面前。这里一片山光水色,令人脱却俗念,“冈隆谷洼,匿蠢献秀,远江近渚,回澜就目,杂花周阿,迎桃送杏”,作者远观近睹把周围景色尽收眼底,采用四字句,写得扼要而清晰,透出一派初春气息。

第三个画面更为别致:专写太平庵的老梅。单写一株梅花有何可写?但在作者笔下仍姿态横生,妙趣盎然。他先写“异香出于寺”,还未见梅花就闻到它的香味,可见香味之浓,气味之烈。见到老梅,“高出楼,大荫一亩”,梅花树干高大,树枝茂密张开,这已不是林逋梅花诗里写的“疏影横斜”之态,更不是龚自珍《病梅馆记》里记的盆栽小梅,而是一颗庞然大物的数百年老梅,这从姿态上又给人以奇特之感。紧接着写观赏者的反映:“诸人皆错愕瞪视,既乃太息坐卧其下,日暮而后去”,游客是那样惊奇,恋恋不舍,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群游客围观老梅的情景。作者在不经意中写来,读者却看到了一幅难得的老梅图。

文章最后以感叹作结。作者在见到冷落破败的寺庙、风光如画的补山亭和奇特的老梅之后,不禁发出“殆如隔人世事”的感叹,并引庄子的话加以证明,这是景物对人心态的影响,反过来又使读者对景物产生更深的感受。

文章始终以作者在游历中的意向作线索,让它联接三个画面,透过作者心情的起伏,使景物写得更加贴切自然,可以说,这篇短文是以景情事理融于一体的记游佳品。

相关文章

梅曾亮《钵山余霞阁记》原文,赏析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原文,赏析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