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战国策·吕不韦立子楚赢利(秦策五)》原文鉴赏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①,见秦质子异人②,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③?”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④,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⑤,愿往事之。”
【注释】 ①濮阳: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三十里地。吕不韦,卫国濮阳人,秦庄襄王时为秦相国,封文信侯。曾编著《吕氏春秋》。秦王嬴政时,免职迁蜀郡(四川成都一带),忧惧自杀身亡。贾(gu 音古),经商。邯郸,赵国都城。 ②质:做人质。异人,秦国孝文王之子,名子楚。③赢(ying 音盈):利、赚钱。 ④疾:劳。 ⑤泽:恩泽。遗(wei音畏):给予、施予。
【今译】 濮阳人吕不韦在邯郸经商,看到了秦国把王子异人送往赵国当人质。他回到家里问父亲说:“耕田的盈利有几倍?”他父亲说:“十倍。”又问:“珠宝玉石的盈利有几倍?”回答道:“百倍。”又问:“帮助树立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回答说:“多得不可数啊!”吕不韦说:“现在尽力耕田劳作,还不能使衣服穿暖,粮食有余;如果现在去建立国家,辅佐君王,恩泽可以施及天下,我愿意去侍奉秦国王子异人。”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聊城①。故往说之曰②:“子奚有承国之业③,又有母在中④。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⑤,一日倍约⑥,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注释】 ①聊城:今山东聊城县西北一带。 ②说(shui 音税):游说、劝说。 ③子奚(xi 音西):秦孝文王之子,与异人为异母兄弟,居长。 ④中,指宫内得宠。 ⑤不可知:指吉凶安危不知。⑥倍约:背弃信约。
【今译】 秦国公子异人在赵国作人质时,住在聊城。吕不韦就到那里去劝说公子道:“您的兄长子奚,有继承国君的基业,又有他母亲在宫中得势。而今,您母亲没有在朝中得势,自己出外寄托在安危吉凶不可测的赵国。一旦背弃信约,您将身成粪土,不值分文。现在请您听从我的谋划,要求回去,就可以得到秦国。我为您到秦国去游说,他们必定会来请您。”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①。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②,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③,一日山陵崩④,太子用事⑤,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⑥。说有可以一切⑦,而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⑧,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⑨,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⑩,子奚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11)。王一日山陵崩,子奚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12)。子异人贤材也(13),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14)。王后诚请而立之(15),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16)。
【注释】 ①太子:指子奚,昭襄王之孙,孝文之子。 ②厩(jiu 音就):马棚。 ③春秋:年龄。 ④山陵崩,喻帝王之死。 ⑤用事:指即王位治理国家。 ⑥累卵:把蛋堆叠起来,比喻危险不稳。朝生,木堇,植物名,朝花夕落,比喻命短。 ⑦说:指意见。一切,权宜。 ⑧太山:即泰山。四维,四条结物的大绳,象征能使物体稳定的力量。 ⑨避席:离开席位。 ⑩王后:指孝文王后。 (11)士仓:人名,即杜仓,秦昭襄王时为相六年。 ( 1 2 )必生蓬蒿:比喻门庭冷落,福祚衰微。蓬蒿,杂草。 ( 1 3 )贤材:高才。 ( 1 4 )一得归:一旦能回归。(15)立之:指立异人为太子。 ( 1 6 )归之:使异人回秦。
【今译】 于是吕不韦到了秦国,劝秦国王后的弟弟阳泉君说:“您的罪到了死罪的境地,您知道吗?您的家门中没有人不是居于高爵尊位的;而现在太子门中没有地位尊贵的人。您的府第中藏着大量的珍珠宝贝,您的骏马挤满了马棚,大批的美女布满了后面的庭院。现在秦孝文王的年纪已经老了,一旦他离世,由太子子奚继承王位、管理国事,那您的处境就比垒起来的鸡蛋还危险,您的寿命比木堇花还要短促。如今有这样的意见可用来作为应付的办法,而且您将永久地富贵,您的地位比泰山还要安稳,必不会有危亡的祸患了。”阳泉君离开了座位,请求吕不韦讲给他听。吕不韦说:“国王年事已高。王后又没有儿子。子奚有继承国君的基业,士仓又在辅助他。孝文王一旦去世,子奚立为王,士仓管理政事,那时,王后的门庭就会冷落而长满荒草了。王子异人,是个难得的贤才,远弃在赵国做人质,他无得宠的母亲在朝内,只有伸颈向西而望,盼望有一朝能回到赵国。王后如果能请求立他为太子,这样,王子异人没有秦国而有了秦国,王后没有儿子而有了儿子。”阳泉君说:“对!”于是进宫去劝说王后,王后就请赵国让异人返国。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①。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予以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②,是自为德讲③。秦王老矣,一日晏驾④,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⑤。”赵乃遣之。
【注释】 ①子之:以异人为儿子。 ②倍:通“背”。畔:通“叛”。 ③讲:通“ 媾”,结好。 ④晏驾:指天子之死。 ⑤结秦:与秦结好。
【今译】 赵国没有遣送异人回国,吕不韦劝赵王说:“王子异人,是秦王最宠爱的儿子,他没有母亲在朝中,王后要接他回去,并把他当作儿子。假使秦国想要进攻赵国,不顾念这一个儿子而保留攻赵的计策,赵国就把持着一个无用的空人质。假如让王子异人回到秦王而能立为太子,赵国用厚礼为他送行;他是不会背德忘恩的,他自己必定认为赵有德而与赵结好。秦孝文王已经老了,如果一旦去世,即使有公子异人留赵当人质,也还是不能巩固与秦国的交好。”于是赵国就送异人回秦国了。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①。王后悦其状②,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③。乃变其名曰楚④。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⑤:“陛下尝轫车于赵矣⑥,赵之豪杰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⑦,皆西面而望⑧。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⑨,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⑩。王后劝立之(11)。王乃召相(12),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
【注释】 ①楚服;楚国的服饰。 ②状:相貌。 ③自子之:自己把异人当儿子。 ④变其名:改换异人之名。 ⑤间(jian 音见):指空闲之时,政事之余。 ⑥轫车:停车。秦孝文王也曾做人质于赵国。这句话说轫车子赵,是委婉的说法。 ⑦反:回,通“返”。 ⑧西面:向西。 ⑨一介:一个。存:慰劳。 ⑩奇其计:计当为“材”。以其才为奇。 (11)立之:指立异人为太子。 (12)召相:召见宰相。
【今译】 异人回到秦国,吕不韦让他穿上楚国服装拜见王后。王后很喜欢他的相貌,认为他的智慧很高,还对他说:“我也是楚国人啊!”就把异人当成自己的儿子,替他改名叫楚。秦王让子楚诵读诗书,子楚说:“很幼小时就被抛弃在外,没有师傅教导,不习惯诵读。”秦王也就不要他诵读了,留下他在宫中。在一次空闲时,子楚对孝文王说:“父王曾经在赵国停留过,赵国的许多英雄豪杰都为您所知,父王回国之后,他们都向西而瞻望。可是您却连一个使臣也没派去慰问他们,我担心他们都怀有怨气。我想还是让我国的边关早些闭,晚些开为好。”孝文王以为应该这样,并觉得子楚有才干。王后劝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孝文王召见宰相,下令说:“在我的儿子中没有赶上子楚的,应当立子楚为太子。”
子楚立①,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②。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③。
【注释】 ①立:指子楚后来立为庄襄王。 ②食:为官的俸禄。蓝田:在今陕西蓝田县西。 ③秦邑:当为“奉邑”,指送给太后的养邑。
【今译】 后来,子楚立为秦王,封吕不韦为相国,赐给他蓝田十二县作为俸禄。又封孝文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都给太后赠送养邑。
【集评】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说异人,说阳泉君,说赵,费许唇舌,屈此奇货,大是贾人之雄。总是天恶暴秦而夺之鉴,故楚服而见,后悦其状,早闭晚开,王奇其计,不然,此两事何足动人,遂可入承大统乎?夫六国未灭,而秦已先灭,故编史者别之以后秦,盖实录也。然秦虽先灭,而不韦亦不为独存矣!灭六国者,秦。亡秦者,不韦。杀不韦者,政。天道好还,原是一串。不韦盗国矣,又欲盗名,养游客,为六论八览是也。前世之为小人者,其才皆什伯于庸众,推此可见。”
【总案】 本篇记述吕不韦扶植秦国王子异人继承王位并使自己得到相位的故事。文章抓住吕不韦以牟利为本的商人特点,一开头就提出“立国家之主赢几倍”的问题,继而为此奔波,看准了在赵做人质的异人可立为秦国之主,于是开始了一系列游说活动。后来异人立,他果然被封为相,号曰文信君,享受蓝田十二县俸禄,得到了大利。全文一气贯下,紧锣密鼓,首尾呼应,自成一体,吕不韦之神情和品格,历历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