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作文网 · 古文名篇鉴赏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0 10:51:28

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鉴赏】

本文题目全称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后人选本因文章内容集中描写小石潭及其周围景色,故只录“小石潭”为题。全文不到二百字,没有一句议论,纯是写景,十分精粹,洋溢着诗情画意。

小石潭在小丘西边一里多远处,中间隔着一丛竹林,时时听到山溪流淌发出“如鸣佩环”的清脆声,引起作者探幽访胜的兴趣。于是他与同游的四个朋友伐竹开道,发现一个小潭。文章这样开头,真是别开生面,一方面说明小石潭所处环境的幽静,另一方面对下文的具体描写也有铺垫作用。

文章首先描写小石的概貌。这个小潭千百年来寂然于荒野之中,本无名称,作者因其形态,名之为“小石潭”。它是一整块石头构成的,岸边翻卷出来的石头形成各自不同的形状,仅用二十个字将小石潭描绘得非常具体逼真。因为它是“全石以为底”,所以“水尤清冽”;也因为潭水特別清澈,所以才能看到潭底是“全石”。作者写潭水清澈并未到此搁笔,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深得动静之理,妙能传神,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没有一笔正面写到水,从鱼儿的活动、潭底的鱼影中却使人感到水的澄澈透明,一清见底。这里也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虚与实的关系。正如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的:“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虛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写游鱼时,又别具情思地写出“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这是用由我及物、以物见我的手法,表达出人观鱼而乐、鱼见人亦乐,人与鱼相与为乐的真趣。这种艺术手法,已超越六朝山水小品,发展了山水旅游散文的表现艺术。

其次,描写潭上的景物。写来自西南的溪流,仅用十五个字就把这个渊源流长的景色写得十分精彩。既写出它“斗折蛇行”,溪流逶迤曲折之状,又写出它“明灭可见”,时显时隐之景,也写出溪岸“犬牙差互”,山石嶙峋之势,语妙而神远。写潭上四周景色,虽仅用了“竹树环合”四个字,却是笔到景现,再加上前面写的绿树丛生,翠藤缠绕,参差垂挂,随风摇摆,便具体细微地显示出环境秀丽幽静。源流是远景,潭四周是近景,潭面是中心,这就构成了一幅以小石潭为主景而远近呼应,上下映衬具有立体感的山水图。

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寓情于景,以情造境。小石潭的湮没无闻,之作者贬谪边远的写照。小石潭环境的过于凄清冷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在贬谪中忧伤痛苦的反映。通过景境来抒写情感,圆融浑彻,是最富于艺术魅力的。其次,本文运用语言的技巧很高。一是极为精练优美。不论是写潭石、潭水、游鱼、竹树、藤蔓、溪流,还是造境抒情,都非常优美形象。“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更是如化工肖物,语妙而神远。二是比喻巧妙。如潭石近岸卷石的种种形态的比喻和潭上溪流“斗折蛇行”的比喻,把景物的形象写得玲珑剔透,逼真入微。三是句式灵活,韵调铿锵。文章以四字句为主多,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

相关文章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600字 柳宗元《渔翁》的意思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的意思及赏析 《江雪》诗意_柳宗元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赏析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原文+赏析 柳宗元《溪居》原文+赏析 柳宗元《渔翁》原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