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诚廉》
■释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石头可被打碎,但无法改变它坚硬的质地;丹砂可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朱红的颜色。硬度和颜色分别是石头、丹砂的本性所具有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可以任意择取变更的。洁身自好的豪杰义士,其名节也像“石坚”“丹赤”一样无法玷污。
《吕氏春秋》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阐述这一观点。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父亲去世后,他们因不愿互相伤害均放弃王位。二人听说周文王仁德,便前去投奔。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崇尚计谋,借助贿赂,倚仗武力,维持威势。他们认为周德已经衰微,誓死不做周的子民,去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那里。
《伯夷列传》置于《史记》七十列传之首,亦有太史公对气节的极度推崇、赞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