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保加利亚】埃林·彼林
村子里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常常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放牧。树林里有一口老喷泉,已经不喷水了。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喷泉往深处挖一挖,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挖那口喷泉。又过了一天,他们搬来一些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她问:“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砌这口井就是为了让人喝的。”
姑娘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祝你们幸福!”
一个孩子问:“你祝我们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啊?”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明白。10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让咱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
过了10年,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静静地流着。小井旁边的树苗已经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
第一个青年说:“咱们分手以后,我就去一个城市里,在那里进了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成了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
第二个青年说:“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白费,所以我感到幸福。”
“那么你呢?”他俩问留在村子里的青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你们看,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幸福。”
突然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白色的花环。
“我很高兴,”她说,“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自己的努力,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青年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说完又不见了。
【赏析】
幸福的智慧并不难懂,帮他人一个小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一次座,向捐款箱里放一张钞票……幸福就在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幸福正在路上微笑地走来。
埃林·彼林以写农村题材的中短篇小说著称于世。他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之后,开始“用自己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创作心境”为孩子们写作,文章《幸福是什么》就是其中一篇优秀作品,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
【作者简介】
埃林·彼林(1877—1949),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曾做过多年的乡村教师,在1945年保加利亚解放前任过博物馆馆长、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从1909年开始,在近40年时间里,他为儿童写了许多书,有童话、寓言和短篇小说。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最有代表性并且成就最高的就是写于1933年的《比比扬奇遇记》,它被称为东欧儿童文学的一块宝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