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小学时期,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将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以及后面学习长方体及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生发展,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5、学具准备: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那么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者、合作者。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要激活学生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领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教法采用情景创设法和引导探究法等,导入新课时,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创设教学情景,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探究新知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究。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索。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课件出示学习过的一组平面图形和一组生活中的物品:牙膏盒、楼房、魔方等。提问学生:你发现他们和我们原来学过的图形一样吗?那么他们是什么图形呢?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物,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的学习来源与生活,本环节,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象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直接导入新课,自然的将学生代入到探究新知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顺利开始了新知的探讨过程。
2、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手边的长方体实物、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2)小组交流汇报发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有的会说;我摸到了平平的面; 有的会说:我发现了它的边;
还有的可能会说:我摸到它有一些角……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通过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那么长方体还有什么样内在的特征呢?,让我们继续发现吧!
活动二: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 师: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打开书28页,认真学习例1,用你手中的长方体物体,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填写空格,3分钟后小组交流。教师可在小组交流时提醒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设计意图: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长方体的特征
面 | |
棱 | |
顶点 |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提问:面、棱、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问题的提出,渗透了数学思想:按一定的规律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利用手中学具,认真学习例2比思考小精灵提的问题。3分钟后看谁有满意的答案。
学生可能有两种回答:1、相对的棱为一组 2、从一个顶点引出的棱为一组
教师可有第二种意见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一般情况下,底面的边为长、宽,垂直于底面的是高。
拓展思维: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练习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由最后一题长宽高相等引出正方体.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出示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他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他们的关系怎么表示呢?
出示它们的关系图.
[设计说明: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学会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又对又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形体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面 | 棱 | 顶点 | 面的形状 | 面积 | 棱长 | |
长方体 | 6个 | 12条 | 8个 |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 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
正方体 | 6个 | 12条 | 8个 | 6个面都是正方形 |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
[设计理念]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的引用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形象的接触和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研究的过程交给学生,把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新知的发现与构建,形成动态的课堂。]
3、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畅谈收获的环节不仅能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知识练习,巩固提高:
第一题是基本练习,巩固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认识
第二题和第三题考察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掌握情况。
第四题是拓展题,从计算题中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设计理念]练习题很简单,却囊括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再认识。
当一节课结束时候,简练明了的板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的归纳: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去繁就简,知识点突出,还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利于他们自主的对新知进行梳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6个 6个
棱 12条 12条
顶点 8个 8个
以上是我对《长方体的认识》的简单看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