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将来要学习的物理、化学都有紧密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的联系,把比最基础的知识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及比例知识打下基础,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课件)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比值,并且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理解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
1、教法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⑴从实际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⑵采用情景引题,观察、对比、总结的教学方法。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教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学习方法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此,认真观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二)自主阅读,探究新知。(三)多层联系,巩固新知。(四)梳理概括,总结升华。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说:“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了。你知道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是谁吗?(课件)这是他在执行此次任务时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的联合国国旗和我国的国旗。(课件)已知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可能会提出两种类型的问题:比多少问题和倍数问题。这时,老师及时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两个 量进行比较,两个量可以用加减乘除来表示,当用除法表示时,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接着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接着又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体育场上的比,这时老师又问:“我们今天研究的比与体育场上的比是否一样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自主阅读,探究新知。(课件)
(二)自主阅读,探究新知。
1、比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43页的内容,(课件)并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当学生汇报到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时,老师及时强调:数据的书写顺序和量的顺序要保持一致,并进一步说明:长和宽的都是表示长度的量,属于同类量,两个同类量可以比。并及时让学生举例巩固同类量的比。
当学生汇报到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0比90时,老师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类量,两个不同类量也可以比,得到一个新的量――速度。并及时让学生举例巩固不同类量的比。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已经感悟到了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课件)从而理解了比的意义。这是教学环节里的第一个知识点――比的意义。
2、比的读与写,各部分名称,求比值,和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有关比的读与写,各部分名称,求比值,和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学生能够自学掌握。于是,我让学生阅读课本44页内容。(课件)并独立思考以下问题:(课件)
(1)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怎样求比值?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5)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
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 系 | 区别 | ||||
比 | 前项 | :比号 | 后项 | 比值 | 一种关系 |
除法 | |||||
分数 |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所得,并举例汇报。老师把学生的汇报有选择性地进行板书。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及时强调:①比的书写形式可以是比的形式,也可以是分数形式,但都读作几比几。②在求比值时,老师拓宽了前项、后项、比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项的求法。(课件) 前项÷后项=比值 前项÷比值=后项 比值×后项=前项 ③进一步区分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④在区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时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在整个探究新知阶段,重点突出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这一教学环节是在学生自我建构基础上的巩固,是学生个体对知识所进行的自我解读,更是检测了前面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效果,这一教学环节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课件)
1、填空。
2、求比值。
5:9 0.16:0.6 2/3:1/2 0.8:2/3
这两道题是基础练习,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
3、选择。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12/4
这是一道选择题,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两种量与比的前、后项的位置要一致,还考察了比的两种书写形式与读法。
4、判断:
(1)小强的身高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的身高比是
1:173. ( )
(2)大卡车的载重量是6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3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2。 ( )
判断题:第1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同类量比时,比的前、后项单位一定要统一。第2题主要考察了比与比值的区别。
5、小刚做了一项这样的调查:
(1)一列特快火车5小时行800千米。
(2) 一辆汽车8小时可行640千米。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寻找合适的量,说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看学生是否能灵活地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梳理概括,总结升华。
最后一个环节是梳理概括,总结升华。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我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在解答体育比赛中的比与今天学的比有什么区别,做到了首尾呼应。
老师们,回头看看,精彩与遗憾并存,让知识充满活力将是我教学中所永远追求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的实践、学习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