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四边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做以说明。
一、教材简介
“四边形”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并为今后深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是学生的思维仍然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他们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的要求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能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的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四、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采取了“引导――探索――发现”这一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直观地进行演示,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难点是:弄清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本节课需要准备《四边形》教学课件、长方形框架、直尺、三角板、平面图形纸板等教具和学具。
下面说一下本节课具体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课标指出:生活化的情境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我先用课件出示校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看:多么熟悉而美丽的校园啊!漫步其中,你会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 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课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哪些图形?让学生的认识由熟悉的校园过渡到数学上来,进而引出新课。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打算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研究四边形的基本特征。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例1的图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哪些是四边形,并涂上颜色。”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学生涂色的结果。再进一步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让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概括出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第二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因此,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讨论、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同时我将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用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 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能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吗?课件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转换,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再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概括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显示讨论结果。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创新应用
“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捉俘虏吧!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个个图形从学生的眼前飞过,孩子们很快就会根据图形的特征去辨认图形,并大声叫出图形的名字。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想象,此时的课堂真的成为孩子们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思维灵感的乐园,课堂由此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四个环节:总结知识,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成功体验,进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预设反思
1、本节课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高度整合。声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与课本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眼看、耳听、手动、头脑想,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如在教学中没有直接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在收获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驾驭课堂的方法还不成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和探讨。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说明,由于经验不足,必定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和评委多多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