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设计理念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歌曲《送别》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 (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三. 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第 二 课 时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 提问上节课内容。结合板书 看 骆 驼 咀 嚼 关 于 铃 铛 替 骆 驼 剪 毛 追 问 骆 驼 队 二.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1.作者是怎样描写骆驼咀嚼的? 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画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1,观察仔细 2,我喜欢骆驼 3,看得很投入 请个别学生带这种喜欢的感情阅读本段。 2.总结学法:板书 读--画,写--朗读 3,请大家依照这种方法,分组学习下面的部分(提生说,读句子,品感情,朗读 三。学习最后两段课文,体会怀念之情 师过度句: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着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过度句: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做了”当作者已是人到中年,当她已是人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在一起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在这一段文字的后面。 师总结:所有从前做的傻事都不会做了,所有童年时非常幼稚的想法都不会再有了,那满脑子的问题现在也不会再问了。现在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心里掠过一丝淡淡的感伤。在这淡淡的感伤的背后,我们更多的感受到了什么? 对童年的留恋,怀念(板书) 四、老师范读,学生品读。 五、感受作者的忧伤,欣赏歌曲《送别》 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作者那对童年的怀之情吧!请欣赏《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