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元宵节之夜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元宵后,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县城东边的芙蓉广场看花灯。
到芙蓉广场一看,这里早已人山人海,花灯绚丽多彩。我们沿着一条鹅卵石小路向北走,只见路边的树上挂着彩色的小灯,每棵树上挂的灯的颜色都不一样,交相辉映,缤纷多彩。我最喜欢那棵最大的树,那上面缠满了黄色的小灯,俨然一棵“黄金树”,还有许多人和这棵大树合影呢。
就在这时,我发现广场上走来一群特殊的人:身穿卡通服的光头强,调皮的大头儿子,还有古灵精怪的小黄人……我同小黄人来了个拥抱,可把我高兴坏了。再往前走,来到广场中央,我们看见了一道瀑布形状的蓝色灯,上面缀着几朵小雪花造型的白色灯;再看那棵大树的树枝上,有几个小猴子形状的灯,金黄色的小猴子蹲坐在树枝上吃桃子;矮矮的、圆形的冬青上披着珍珠衫一样的小彩灯,每棵冬青的颜色都不同,有宝石蓝,有橘子黄,有樱桃红,有雪花白……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瑰丽无比。
走到路边,我看见一位老爷爷在卖花灯,我挑选了我喜欢的Hello Kitty花灯,弟弟挑了一个他最喜爱的奥特曼。这两个花灯都是既好看又好玩,它们能唱歌,能走路,还能发光。如此好看的花灯,真让人流连忘返。在爸爸催促声中,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们要“照毛虫”。毛虫并不是指长着毛的虫子,而是一种民间传统活动。至于方法嘛,听我细细道来:先将小花灯打开,提在手里,再将房间里的灯关上,大喊:“照,照,照毛虫,照得毛虫害头疼。”在做这个活动时,嘴里要不停地这样喊着,还要走过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据说,被花灯照到的地方,这一年都不会有毒虫。
又是一年圆月时,花灯如海人如潮。这个美好的夜晚预示着新的一年人们一定会大吉大利。
佳作评点
文章叙述“我”在元宵节这一夜的经历时,先叙述了“我”看到路边的树上挂着的小灯——特别详写了那棵最大的树上的小灯;再叙述了“我”看到一队卡通人物以及“我”与小黄人拥抱;然后叙述了在广场中央看到各种造型的花灯;最后叙述了回家“照毛虫”活动。文章内容具体,思路清晰。另外,小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令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第2篇】
家乡的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我感到很开心,因为又可以吃上妈妈做的月饼了,它那甜甜的味道让我非常喜欢。
中秋节的前几天,妈妈开始忙活起来。只见妈妈用油和水把面和好放在盆里,把提前炒好的花生米去皮,放在案板上擀碎,放在盆里,然后加入芝麻、白糖、冰糖搅拌均匀,月饼的馅就调好了。
开始制作月饼了,妈妈把面团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手按按,再擀擀,一个个圆圆的面皮就做好了,再挖上一勺馅放到面皮上,把馅包起来,最后将包着馅的面皮放到模子里压一压,圆圆的月饼就这样做好了。
妈妈把平锅烧热,把圆圆的月饼一个个放进去,把火调匀,过了十几分钟,再把月饼翻一翻。大约四十分钟后,一锅甜甜的、酥酥的、黄黄的月饼可以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实在是太好吃了!”我高兴得要蹦起来了。我对妈妈说了一大堆甜言蜜语,妈妈最喜欢听的一句是:“比外面卖的还好吃”。“以后妈妈经常给你做!”妈妈高兴地说。
中秋节不仅能吃到月饼,而且还能欣赏到比月饼还圆的月亮!
我爱你,中秋节!
佳作评点
围绕中秋节,小作者细致具体地记述了妈妈做月饼的方法过程以及当时的情景,选材独特,不落俗套。在描写妈妈做月饼时,一些动词以及表示时间先后词语的运用,如“和好”“擀压”“按”“直到”“最后”“过了十几分钟”等等,清楚地再现了做月饼的过程和工序,使文章叙事有条有理,值得学习。
【第3篇】
快乐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在我的家乡敦化有着“吃汤圆”“赏灯”“走百病”等习俗。但今年的元宵节又和往年不同,因为敦化举办了首届国际冰雪灯光节。
在人们的殷殷期盼中,夜幕终于降临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汤圆,换好衣服就去看灯。刚出门,我就看见霓虹灯下一朵朵雪花从天空飘落,就像小仙女降落人间。“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妈妈开心地说。
再看,往日清冷的大街,此时却是人来人往,街上尽是出来步行“走百病”的人,还有去看灯展的人,真有过节的气氛啊!
我们来到北山公园,只见这里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把公园挤得水泄不通。
我们首先看见了公园门口的一座巨大的“城堡”,“城堡”里的白光一闪一闪的,还真像个银房子呢!我们穿过巨大的“城堡”,定睛一看。嗬!这里有许多结满“苹果”的“苹果树”!看着又大又红的“苹果”,我真想摘一个,大咬一口。这时,一只“老鼠”出现在我眼前,那只“老鼠”好像自以为很了不起似的,真让人觉得讨厌!原来这是十二生肖灯中的其中一个,这些生肖灯的每一个属相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们还看见一个彩虹长廊灯,一进去,就感觉好像有人抓了一把星星,“哗”的一声,撒向天空,真美啊!那熊大、熊二,好像正在抢蜂蜜吃呢!接下来,我们还看了彩色的水母、哆啦A梦、玫瑰花、天鹅、恐龙、高跟鞋等许多设计独特的灯,真不愧是国际冰雪灯光节,真让人大饱眼福啊!
元宵节真让人愉快啊!在高兴之余,我不禁为外国人也来助阵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感到自豪。我心想:我要努力学习,不仅要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要把它们发扬光大。
佳作评点
小作者先以简洁明了的语句叙述了家乡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吃汤圆”“赏灯”“走百病”,然后浓墨重彩地记述了欣赏首届国际冰雪灯光节的全过程,这不仅令文章的内容具体充实,详略得当,而且层次和结构都让人一目了然。另外,小作者在记述“我”在北山公园参加国际冰雪灯光节时,使用“公园门口”“穿过巨大的‘城堡’”“接下来”等词句,清楚地展现了“我”的游览顺序,使文章线索分明,思路清晰。
【第4篇】
马仔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次读到这首诗,我就会想起家乡春节时的“马仔灯”。
“马仔灯”是家乡武夷山洋庄乡小浆村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它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一般从正月初六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夜结束。
马仔灯是用竹篾扎、用纸糊成马的形状,分前灯和后灯两节,即马头灯和马尾灯。马头灯绑在玩灯人的肚子前面,马尾灯则绑在玩灯人的屁股后面,灯里面均有带电磁的电珠(以前据说是点蜡烛)。表演时,玩灯人不断地扭动身子,做出各种骑马的动作,故称“马仔灯”。
“马仔灯”表演时,“花鼓公”“花鼓婆”是主角。最有趣的当数“花鼓婆”,本是男人扮的,却故意学女人的动作扭来扭去,给围观的群众带来了许多乐趣。而扮演“马仔灯”“花钵”的男孩、女孩,则围着“花鼓公”“花鼓婆”,走着“8”字路线,跳跃摇摆,但只跳不唱。而主角“花鼓公”“花鼓婆”所唱的曲调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东家”上一年有娶媳妇,则选择唱《怀胎小曲》;要是“东家”新年有孩儿参加高考,则唱《读书曲》……
“马仔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家乡特有的传统节日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乐趣。
佳作评点
小作者巧妙地引用王安石的《元日》一诗,开门见山地引出主题;然后从“马仔灯”的意义、制作方法和“马仔灯”的精彩表演三方面介绍“马仔灯”这一春节民俗;最后总结“马仔灯”这一传统民俗的意义,与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呼应,升华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