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舌尖上的中国》中,色、香、味等各个方面展现出中国的美食大餐。“心传”中厨师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而家乡湖南的食物,却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够清楚里面的奥秘。
《舌尖上的中国》,也写到了少数民族所独有的糍粑,跟在大多数电视上看到的一样,这些糍粑是由一锤一锤所敲打的糯米,再加上一些特有的植物,变成黑黑的糍粑,吃法也最是简单,直接用手扳成块就可以食用。而家乡的糍粑,却与其大有不同。
家乡的糍粑,要在春节的时候才会制作,其可能原本只是家常食品,但远在湖南的老人,等到家里人都回家过年团聚时,才会制作这富有相聚气息的食材。
糍粑,原材料就是糯米,用大柴锅在火上蒸熟,揭开蒸盖,白雪般的米,就躺在木板上,乖巧凌人,蒸气一直向上冒,而大人们也不顾冷热,就把它们一直搬到桌子上,直接用一个机器,把米团放入其中,经过机器的加工,从机器吐出来的便是那稠白色的糍粑了,原古的做法当然也是简单的锤打。但为了省时省力,人们已经改用机器,但并不防碍我对糍粑的追从。
接下来,大人们齐上阵。在桌上撒满面粉,大人们有圆形的模具,把一团糍粑硬压入其中,大人们的速度很快,压一下,反扣一下,一个形状似月饼的糍粑便出现在眼前了。一个接一个,我们这群小孩看得应接不暇,经过大人努力,一个个糍粑就堆摆满了桌子,接下来老人们要“点红”,就是在每个糍粑上都要点一个红红的小圆点,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这些糍粑现在还不能吃,要放上一段时间,等它们凉干后,食用起来才会更美味。小孩子虽等不及,但是为了吃到更美味的,就只能让口水先流一会儿。
糍粑的吃法更是奇特,它可在火炉上烤制,虽说简单,却做起来非常不易,若是初试者,必将把一面烤糊,而加一面却未熟透,只见老人在炉火前左翻翻,右翻翻,把两面都烤得焦黄,但绝不黑糊。
糍粑可以加糖,也可以不加,加糖的糍粑,一咬而把外面焦黄的壳咬破,而里面的糍粑,就如刚蒸出来的一样,甜得很,十分吸引孩子的喜爱,比起春节的糖果更引人注目。如不放糖,更加突出其的粘黏,更加突出其原汁原味的本色。
【第2篇】
《舌尖上的中国》中,色、香、味等各个方面展现出中国的美食大餐。“心传”中厨师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而家乡湖南的食物,却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够清楚里面的奥秘。
《舌尖上的中国》,也写到了少数民族所独有的糍粑,跟在大多数电视上看到的一样,这些糍粑是由一锤一锤所敲打的糯米,再加上一些特有的植物,变成黑黑的糍粑,吃法也最是简单,直接用手扳成块就可以食用。而家乡的糍粑,却与其大有不同。
家乡的糍粑,要在春节的时候才会制作,其可能原本只是家常食品,但远在湖南的老人,等到家里人都回家过年团聚时,才会制作这富有相聚气息的食材。
糍粑,原材料就是糯米,用大柴锅在火上蒸熟,揭开蒸盖,白雪般的米,就躺在木板上,乖巧凌人,蒸气一直向上冒,而大人们也不顾冷热,就把它们一直搬到桌子上,直接用一个机器,把米团放入其中,经过机器的加工,从机器吐出来的便是那稠白色的糍粑了,原古的做法当然也是简单的锤打。但为了省时省力,人们已经改用机器,但并不防碍我对糍粑的追从。
接下来,大人们齐上阵。在桌上撒满面粉,大人们有圆形的模具,把一团糍粑硬压入其中,大人们的速度很快,压一下,反扣一下,一个形状似月饼的糍粑便出现在眼前了。一个接一个,我们这群小孩看得应接不暇,经过大人努力,一个个糍粑就堆摆满了桌子,接下来老人们要“点红”,就是在每个糍粑上都要点一个红红的小圆点,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这些糍粑现在还不能吃,要放上一段时间,等它们凉干后,食用起来才会更美味。小孩子虽等不及,但是为了吃到更美味的,就只能让口水先流一会儿。
糍粑的吃法更是奇特,它可在火炉上烤制,虽说简单,却做起来非常不易,若是初试者,必将把一面烤糊,而加一面却未熟透,只见老人在炉火前左翻翻,右翻翻,把两面都烤得焦黄,但绝不黑糊。
糍粑可以加糖,也可以不加,加糖的糍粑,一咬而把外面焦黄的壳咬破,而里面的糍粑,就如刚蒸出来的一样,甜得很,十分吸引孩子的喜爱,比起春节的糖果更引人注目。如不放糖,更加突出其的粘黏,更加突出其原汁原味的本色。